文档介绍:该【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孟子二则鱼我所欲也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是由【148517381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孟子二则鱼我所欲也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鱼我所欲也
—孟子
1/40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邹人。是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代表人物。他思想关键是仁义,主张“以民为本”,实施“王道仁政”来到达统一天下目标,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观点。
2/40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本心是美好,是善良。
它包含四种“本心”: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仁也;
义也;
礼也;
智也。
3/40
关于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教子”
4/40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
熊掌者也。
想要
也
放弃
选取
鱼是我所喜爱,熊掌也是我所喜爱。(假如)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话,(则我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5/40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
大义
生命是我所喜爱,大义也是我所喜爱。假如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含有话,则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6/40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超出,胜过
比(重于泰山)
所以
做
苟且偷生
厌恶
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7/40
生命是我所喜爱,但我所喜爱还有胜过生命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事情;
死亡是我所厌恶,但我所厌恶还有超出死亡事,所以有灾祸我不躲避。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40
1、“我所喜爱还有胜过生命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不做“苟且偷生事情”,意味着怎样结果?
这个“东西”是“大义”;意味着要牺牲生命。
2、在孟子看来,有什么事情会比死亡更令人厌恶呢?不躲避灾祸结果是什么?
做不义事情;
结果是牺牲生命。
9/40
3、由此看来,作者在此叙述观点是——
义重于生,我们应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中心论点、主旨句)
4、第5句“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是从 面论证中心论点。
正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