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风景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资料 】是由【夜紫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风景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资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手册
2019 年 10 月 1 日
10
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掌握度 2
2、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清单 13
设备设施清单 13
作业活动清单 13
3、风险辨识、分析评价记录 14
安全检查表分析及评价记录 14
作业危害分析及评价记录 18
4、风险点分级管控台账 18
4. 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设备设施〕 23
4. 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作业活动〕 23
5、较大以上风险等级清单 30
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掌握度
目的
为明确本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标准方法和过程,组织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全面识别我站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的危急、有害因素和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订正及预防掌握措施,将我站开采加工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的危急、有害因素和风险进展有效的掌握,削减各种危害的发生,从根本上降低或消退危急、有害因素和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范围内的全部生产活动、产品和效劳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掌握。
定义
危急源
可能导致人身损害和〔或〕安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
、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3. 2 危急源辨识
识别危急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 3 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 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 4 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阅历、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
全过程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
3. 5 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大事。
3. 6 大事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评价组织与职责
成立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由经理任组长,副经理任副组长, 安全员、部门或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站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领导小组具体职责如下:
〔一〕贯彻执行国家、河北省关于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标准,落实地方政府相关安全生产工作指示。
〔-〕审议通过本公司双重预防体系文件,并监视执行。
10
〔三〕审议站级双重预防体系实施目标及实施方案。
〔四〕每季度组织双重预防体系工作会议,总结、部署、评比、通报班组双重预防体系开展执行状况。
〔五〕争论解决双重预防体系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重大事
项,对各项双重预防体系费用使用状况进展监视落实。
〔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建立,并监视各班组有效落实。
〔A〕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组长、副组长及各成员职责,具体见站《双重预防体系责任制》。
工作方法和内容
风险点确定
1、风险点划分原则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治理、范围清楚”的原则,风险点可依据依据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等等进展划分。
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 产经营全过程全部常规和格外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峻后果的
作业活动应进展重点管控。
2、风险点排查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依据风险点划分原则,在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展
10
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根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展。
5. 2 危急源辨识
1、辨识方法
生产过程中的危急源辨识承受工作危害分析法 〔DIA〕。即: 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
内容有关的危急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
针对设备设施等承受安全检查表法 〔SCL 法〕进展危急源辨识 , 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2、辨识范围
危急源的辨识范围应掩盖全部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常规和格外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状况;
全部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工艺、设备、治理、人员等变更;
地质、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3、危急源辨识
〕 本公司对全体员工进展危急源辨识方法的培训,依据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急源辨识。
辨识时应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担忧全因素:
10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治理因素。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急源辨识时, 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根底上,系统地辨识危急
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本单位承受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的方法。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 〔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展危急源
辨识,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构造划分为假设干检查工程,针对每一检查工程,列出检查标准,比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状况和后果。
5. 3 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方法
本单位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 〔LS〕 o 对风险进展定性、定量评价 , 依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2、风险评价准则
结合自身可承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大事〕发生的可能性、严峻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展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
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
设计文件;
自身的安全治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力量。
3、风险评价与分级
依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展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
10
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 四种颜色表示。
I〕级\4 级、蓝色”轻度危急: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 级\3 级”黄色”显著危急:属于一般风险,部门或科室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掌握整改。
B 级\2 级、橙色”高度危急:属于较大风险,站级、部门或科室、
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展掌握治理。
A 级\1 级”红色”极其危急:属于重大风险,站级、部门或科室、班组、岗位管控,应马上整改,视具体状况打算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承受后,才能开头或连续工作。
4、直判确定重大风险
依据双体系标准标准及风险分析,依据宾馆设施、作业风险程度 , 确定直判的重大风险。
5、风险点级别确定
依据风险点中各危急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
5. 4 风险掌握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 制定风险掌握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治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展选择。
〕 风险掌握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牢靠性、先进性、安全
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状况及牢靠的技术保证和效劳。
设备设施类危急源通常承受以下掌握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掌握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治理措施。
〕 作业活动类危急源的掌握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
操作规程的完备性、治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
10
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力量等方面。
〕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实行一种或多种措施进展掌握,对于评价出的不行承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承受。
〕 风险掌握措施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
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是否产生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正确的解决方案;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 5 风险分级管控
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需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峻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展管控。
〕 依据风险分级管控的根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状况,合
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结合本单位组织机构简洁的实际状况 , 风险管控层级分为站级、部门或科室级及班组级 3 级。
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在每一轮危急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准时更。
3、风险告知
〕 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分别在站显著位置设置重要风险点分级管控告知牌,各部门或科室及区域设置本部门或科室、区域的安全风险告知牌,标明风险点、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管控层级、责任人、报告方式等内容。
〕 依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
10
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实行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把握躲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文件治理
完整保存表达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治理。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掌握度、风险点统计表、危急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急源统计表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掌握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治理。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 每一轮危急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牢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
10
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生疏,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力量进一步提高;
〕 保证风险掌握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力量得到加强;
〕 依据改进的风险掌握措施,完善隐患排查工程清单,使隐患
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持续改进
1、评审
每年 12 月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展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展公示和公布。
2、更
主动依据以下状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准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转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大事或其他信息的生疏,对相关危急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风险程度变化后, 需要对风险掌握措施的调整;
依据格外规作业活动、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
他变更状况等适时开展危急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沟通
结合本公司安全生产会议、外来人员告知卡等形式,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准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念,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