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中化学氯化氢知识点及模拟试卷 】是由【ATONGM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化学氯化氢知识点及模拟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高中化学氯化氢知识点整理及模拟试卷
[学习目标]
1.了解氯化氢的物理性质,理解并掌握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2.了解制取并收集气体的一般实验过程,学会相关实验的基本操作。
[学习内容]
一、氯化氢的分子结构
氯化氢分子是由 1 个氢原子和 1 个氯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共
价分子。因氯原子吸引电子能力比氢原子大,故电子
对偏向于氯原子。
二、氯化氢的物理性质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极易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 500 体积氯化
氢。用氯化氢可做喷泉实验。
氯化氢的水溶液是盐酸,因此氯化氢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这是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的小液滴所致。
3、氯化氢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三、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浓 H SO 和食盐(固体)。
2 4
2、反应原理:用高沸点酸与低沸点酸的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取
低沸点酸。或者说,用难挥发酸与易挥发酸的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
取易挥发酸。
浓 H SO 是高沸点酸,难挥发酸。盐酸是低沸点酸,易挥发酸。
2 4 : .
浓 H SO 与食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4
NaCl(固)+H SO (浓) 微热 NaHSO +HCl
2 4 4
NaHSO (固)+NaCl(固) 加热 Na SO +HCl (500~600℃)
4 2 4
2NaCl(固)+H SO (浓) 加热 Na SO +2HCl (500~600℃)
2 4 2 4
注意:①反应物的状态,一定要是 NaCl 固体与浓 H SO 反应才
2 4
能生成氯化氢,若是 NaCl 溶液与稀 H SO 则不发生反应。
2 4
②注意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反应物相同,反应时温度不
同,所得产物也可能不同。浓 H SO 与 NaCl 固体的反应中,微热或
2 4
不加热时生成 NaHSO 和 HCl 气,加热到 500~600℃时生成 Na SO
4 2 4
和 HCl 气。
3、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氯化氢与制取氯气时,所用反应物的状
态相同(都是固体与液体),且反应时都需要加热,因此制取氯化氢
与制取 Cl 的发生装置相同。
2
4、收集方法:因氯化氢密度比空气大,且极易溶于水,因此收集
HCl 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5、验满方法:
①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白雾出现时,可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 HCl
气体。
②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附近,若蓝试纸变红时,证明
已收集满 HCl 气体。
③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若有白烟(NH Cl 固体)生
4
成,则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 HCl 气体。 : .
6、尾气吸收:可用水吸收多余的氯化氢气,但吸收装置与 Cl 的
2
吸收装置不相同。用水吸收多余的 HCl 气体或用水吸收 HCl 气制盐
酸时,应加一个倒扣的漏斗,如下图中的 A 所示:
A B
这样,一方面扩大了 HCl 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用 HCl 气体
的充分吸收;另一方面,更得要的是可以防止倒吸。因为漏斗内容积
较大,当漏斗内液面上升时,烧杯中的液面就会下降,漏斗口便脱离
液面,由于重力的作用使漏斗内的液体又回落到烧杯内,从而防止了
倒吸。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Br、NH 等都可用这种装置来进行
3
吸收。
四、氯化氢与盐酸的比较
1、组成:氯化氢是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分子——氯化氢分子。盐
酸是氯化氢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由 H+、Cl-、H O 等多种微粒组
2
成。
2、状态:氯化氢在常温下为气态。盐酸在常温下为元色液态。
3、导电性:氯化氢无论在气态、液态、固态时均不能导电。盐酸
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盐酸能够导电。
4、与石蕊试纸:氯化氢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变红,但能使湿润
的石蕊试纸变红。盐酸可使石蕊试纸变红。
5、化学性质:氯化氢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表现出还原性。 : .
例如:
4HCl+O CuCl2 2H O+Cl (地康法制 Cl )
2 2 2 2
500 C
盐酸的化学性质活泼,溶于水氯化氢电离出 H+、Cl-,故盐酸具
有酸类的通性,H+的氧化性及 Cl-的还原性。例如:
HCl+NaOH → NaCl+H O (酸性)
2
Zn+2HCl → ZnCl +H (氧化性)
2 2
MnO +4HCl(浓) 加热 MnCl +2H O+Cl (还原性)
2 2 2 2
【例题精选】:
例 1 怎样用化学方法证明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简述实验步骤、
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因为 KClO 溶于水后发生电离:KClO →K++ClO -,所以
3 3 3
溶液中并无 Cl-,向溶液中加入 AgNO 溶液也无沉淀产生(AgClO
3 3
可溶),无法检验出氯元素的存在。根据我们掌握的知识,只能先将
KClO 分解,使 KClO 中的氯元素转化成含 Cl-的化合物再加以检验
3 3
即可证明。
答:取少量氯酸钾固体加 MnO 后加热,充分反应,待不产生气
2
体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将残留物溶于水过滤,弃去沉淀物,在滤液中
滴加 AgNO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少量稀 HNO ,沉淀不消失,
3 3
即说明原 KClO 中含有氯元素。
3
2KClO 2KCl+3O
3 2
KCl+AgNO →AgCl +KNO
3 3
: .
例 2 如何利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通过适当反应来制
取氯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KClO 与 MnO 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后的残渣成分为 KCl 和
3 2
MnO ,MnO 与浓盐酸共热可产生 Cl ,但无浓盐酸,这时可利用 KCl
2 2 2
与浓 H SO 反应来制取即可达到目的。
2 4
答:向 KClO 和 MnO 混合物充分加热分解后的残渣中加入浓
3 2
H SO ,共热,即可制出 Cl 。
2 4 2
2KClO 2KCl+3O
3 2
2KCl+H SO (浓) K SO +2HCl
2 4 2 4
MnO +4HCl MnCl +2H O+Cl
2 2 2 2
例 3 食盐和足量浓硫酸混和并加强热,将生成的气体用 100 毫
升水吸收制成溶液,向该溶液中加足量硝酸银充分反应后,得沉淀
,求食盐的质量。
解析:据题意分析发生的反应首先生成的气体是氯化氢,溶于水
则成盐酸,向该溶液加 AgNO 溶液后生成的沉淀是 AgCl,应根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