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中生物必修三4-5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015年试题 】是由【PIKAQI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4-5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015年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枝江一中高一生物作业 2
一、单选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种群密度的调查”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B.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鱼类的种群密度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错误的是
A. 种群是群落的基础,群落由多个种群构成
B.橡树种子常聚集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C.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资源利用
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A、B 两岛的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如图)。已知 B 岛青毛社鼠的数量
要明显多于 A 岛,且 6~8 月该岛上有社鼠天敌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3 题图 第 4 题图 第 5 题图
A.①、②代表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
B.两岛 7~8 月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6 月之后 B 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竞争
D.客观上天敌起到促进社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
(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 A 代表人体记忆B 淋巴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 b、c 可分别代表 B 细胞和记忆细胞
的形成
B.若 A 代表人体下丘脑,a 为性激素,则 b、c 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C.若 A 代表棉铃虫种群,a 为诱捕雄虫,则 b、c 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
D.若 A 代表草原,a 为过度放牧,则 b、c 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A.若 X 表示种群数量,a 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B.若 X 表示甲状腺激素,a 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C.若 X 表示 T 细胞数量,b 可能代表 HIV 数量
D.若 X 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 b 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它的根特化,导管直接与其他植物
如榆、杨的导管相连,从榆、杨身上获得水和无机盐,它还能分泌一些物质引起榆、杨顶枝枯
死,叶片早落,使自己有机会接触到充足阳光。棕头鸦雀以槲寄生果实为食,同时为槲寄生传
播种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榆树(杨树) 槲寄生 棕头鸦雀是一条食物链
B.槲寄生和榆、杨也存在竞争关系
C.槲寄生从榆、杨身上获得营养,是消费者
D.槲寄生的分泌物是具有调节功能的植物激素
,错误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生态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D.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信息传递双向进行
,其中苔类和物种 C 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据图分析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 8 题图 第 9 题图
A.图中共有 6 条食物链
B.物种 C 和苔类之间无竞争关系
C.若物种 E 突然大量减少,则 A 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
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
统中( )
代表植物吸收的光能和有机物,N 代表热能,P 代表 CO
2
B. 共有 3 条捕食链,秃鹫都是最高营养级
C. 图中狼与秃鹫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 10%~20%
D. 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 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
(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40 年间的物种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 4 15 25 40
草本 28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28 30 30 56 76
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
B.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
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
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
,随着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许多海洋动物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下图为 20 世
纪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获得能量多,更易生存
1928 年左右捕获量即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J 型增长
,受外源性因素影响较大
,不正确的是
A.由内环境的成分及其含量可推知某些疾病的发病风险
B.艾滋病病毒的入侵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下图显示了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初级生产量和呼吸量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 14 题图 第 18 题图
A.呼吸量是指群落中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呼吸作用的总量
B.群落演替至成熟阶段时,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大致相等
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物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
D.为保持原有演替方向,应将每年的采伐输出量控制在当年增加的生物量以内
,描述种群这个层次生命系统的一项是
A.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或布局 B.在同一地段上呈镶嵌分布
C.不同物种通过种间关系形成有机整体 D.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 )
A.黄鼠狼释放的臭气 B.孔雀开屏
C.萤火虫发出的光 D.昆虫的信息素
( )
A.“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 x 表示生长素浓度,y 表示生理作用,则 a、b 可以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茎的
促进作用
B.若 x 表示物种丰富度,y 表示稳定性,则 a、b 可以分别表示抵抗力稳定性、恢
复力稳定性
C.若 x 表示时间,y 表示基因频率,则 a、b 可以分别表示一对在自然选择中对于种
群生存有利、不利的等位基因
D.若 x 表示外界 O 浓度,y 表示 CO 释放量,则 a、b 可以分别表示有氧呼吸强度、无
2 2
氧呼吸强度
“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不受环境的影响,而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受环境的影响
B.两条曲线的斜率分别代表各自的增长率
C.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而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 : .
率有最大值
D.从外地迁入的物种,其种群数量以“J”型曲线模式增长
,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
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 2000 只鸭就能把 4000 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
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图 AB 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 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 N 只,则 t 天后种群
0
数量为 N
0
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二、简答题(共 6 题,50 分)
21.(本题 6 分)长爪沙鼠是某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
速恢复。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 EP-1 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
响。3 月初在试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 月一 10 月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
数量和幼体(0 -1 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其中幼体
比例统计结果如下图:
(1)若投放灭鼠剂,有毒物质会沿着____________渠道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影响生态安全。
(2)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 hm2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 60 只,标记后放回, 第
二次捕获的 40 只中有 20 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为_ __
只/hm2。捕获过的长爪沙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因此估算值偏__________。
(3)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EP-1 含有雌性激素,可反馈作用________(器官),
使雌性长爪沙鼠血液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显著降低。
(4)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_______________、出生率总
体水平____________。
22.(18 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甲、乙、丙三个种群的种群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请回
答下列问题:
(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
(2)动物种群密度主要受到年龄组成、性别比例、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的影响。
(3)若甲、乙、丙都是植物种群,则最适应当前环境的种群是____________;若甲、乙、丙都是动
物种群,则与我国本世纪中叶后,人口状况趋势相似的种群是____________;若甲、乙、丙是
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三个动物种群,甲为初级消费者,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有_______。
(4)持续数年调查田鼠,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
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5)人为因素导致了某些大型肉食动物(如虎)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虎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
因是人类活动导致___________。
23.(6 分)北京蟹岛集团是一家集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下图是蟹岛生态
系统结构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1)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通过植物的_________输入该生态系统,沿着__________流动,最终以热能形式输
出,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3)用沼渣沼液给作物施肥,比直接施用禽畜粪肥效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24.(5 分)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
103kJ/)。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 形式储存。
(2)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kJ/。
(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
(4)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和大型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
越来越多的原因: 。
25.(8 分)下面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城市生活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
(即氧化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为了维持该
生态系统的稳态,还要引进 以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
(2)敞开式的污水处理塘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净化污水,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
有 、 和化学分解。处理后的出水和流入污水相比,
明显减少的元素是 。氧化塘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一定的,说明生态
系统的 是有限的。
(3)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 ,
它们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 (成分)。
26.(7 分)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有关种群和生态方面的问题。
(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表甲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 4 组实
验,用 1000mL 锥形瓶作为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