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结石性脓肾的保肾治疗价值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结石性脓肾的保肾治疗价值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2/25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结石性脓肾的保肾治疗价值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结石性脓肾的保肾治疗价值论文
.freelin患肾不显影,14例患肾显影欠佳。对肾实质薄弱的患者或术前不能确定可否保肾的患者行CT检查共6例,明确整肾实质厚度及肾实质破坏程度。
手术方法 41例中采取一期开放手术保肾治疗18例,手术方式为切开取石+肾造瘘+双J管安置术。对病情严重不能耐受手术、IVP检查肾不显影难以评估残肾功能的23例术前先行肾造瘘,对脓液较稀薄的8例行经皮肾微造瘘术(扩张至F14~16),15例采取传统经皮肾造瘘放置膀胱蕈状管(F26~30)以利引流并冲洗出积脓,病情稳定后行二期手术取石;通过观察造瘘管引流尿液量、尿比重及pH值等,对肾功能进行评价。当肾造瘘管引流量在1周内恢复至 300ml/24h、、pH ,为有功能肾,予保留患肾并处理结石。达不到上述指标者,则为“无功能肾”,有条件者继续保留肾造瘘管引流3~6个月再根据肾功能恢复情况决定是否切肾。术后约2周拔除肾造瘘管,拔管条件为患肾尿内无脓球、尿细菌培养转阴、输尿管通畅。约1~2个月后拔除双J管。
2 结果

本组41例中无一例死亡,有28例术后临床症状好转,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尿中无脓球,住院时间为20~56天,出院后1~2个月(回院拔双J管时)行IVP示肾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8例术后30min仍不显影;5例住院期间手术切肾,其中2例肾造瘘术后每日引流尿量 100ml/24h被评为无功能肾而切除,有2例因肾组织破坏严重在保肾期间肾感染无法控制,为挽救生命而切肾,有1例因治疗时间长,患者经济困难中途放弃要求切肾。%(5/41)。
3 讨论

肾盂积脓是指积水肾的细菌性感染,脓肾则指肾盂积脓伴有肾实质结构破坏的化脓性感染,常使肾功能全部或几乎全部丧失[1]。肾盂积脓和脓肾可视为疾病的2个不同阶段,由于临床上难以区分,常笼统地称为脓肾。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肾切除术仍是结石性脓肾的主要治疗方法,曾有报告[2]%(33/38)。围手术期并发症多,包括出血、损伤邻近器官、感染性休克等,病死率很高。过去症状多不易控制,反复发作,病程长,肾脏功能受损严重,造成肾切除率高。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的不断更新,近年来多数患者就诊较早,误诊率下降,处理方式的改进,使保留患肾的可能性增大。%(5/41)。

结石性脓肾是由于结石梗阻,尿液引流不畅而引起肾集合系统的感染,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肾盂内高压的脓性尿液渗入肾实质形成脓性炎症反应及多发性肾实质脓肿,破坏肾组织。另外,肾盂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压迫肾组织及引起血管的强烈收缩,从而严重影响肾单位的血液供应,导致肾小球变性、萎缩等不可逆的损害[3]。因此对梗阻性肾积脓严重者需行脓肾切除[4]。但近期文献报告,有75%的梗阻性肾积脓患者最终可保存肾功能[5]。这是由于在肾盂内高压的同时,肾脏本身具有的反流机理(此时尿液大部经肾盂静脉回流)及肾盂的进一步扩张使肾小球与肾小管间的压力差一直存在,因此肾小球仍能保持一定的滤过功能[6]。保肾条件:①B超或CT显示患肾皮质平均厚度≥,或肾皮质变化仅局限于肾的一部分或一极,而其余部分仍较厚者;②IVP检查提示患肾仍有泌尿功能;③术中解除梗阻后肾皮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