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2025年“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森森 2025/2/8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是由【森森】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驾驭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学问,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实行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觉“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索片刻后发觉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实行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觉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推断改错、最终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打算。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详细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驾驭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学问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应用数学的实力。










  教具学具打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依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平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知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干脆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探讨,沟通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沟通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探讨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育学生的独立学习的实力。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剧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觉、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敬重学生已有阅历,给学生供应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学问。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留意培育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我就起先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探讨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曾简洁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觉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甚至有些学生模糊了......我才发觉,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相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沟通提问,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全部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殊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索,要参考他们的已有阅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学问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驾驭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阅历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肯定的感性相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化。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其次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根据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根据老师所讲解并描述的分东西的例子仿照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主动主动地参加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打算实行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与跳绳竞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状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挚友们,假如让你来选参与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索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究竟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呢?”
  生1:我可以依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允。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意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育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加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许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原委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平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解并描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觉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当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老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老师引导学生弄清晰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学问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支配到学生须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自己发觉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老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视察、揣测、推理与沟通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阅历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学问阅历,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起先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与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爱好,符合儿童擅长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主动、主动参加下发觉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别出心裁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学问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依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老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运用教材,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老师不干脆告知,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建条件地呈现学生的聪慧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念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加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加学问探究、发觉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学问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供应一种自我探究、自我思索、自我创建、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驾驭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始终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部分时,效果好像不错,而综合后取得的整体效果却不志向,有时反而会相互干扰,如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值大小的改变”,先学小数点向右移,学生学得很好,再学向左移,也学得不错;但是在综合练习中学生往往辨不清小数点往右(或左)数值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们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缘由何在呢?读了《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一文,从中得出的结论指出:“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只要结构功能大于零,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叠加之和”。现在我正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来改革教学。现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为例,简述如下:










  这段教材,照原来的教法是:先教学商中间有零的,再教学商末尾有零的,然后教学商中间、末尾都有零的。表面看来这样支配有肯定的层次性,但教学时间要花6课,单项练习时正确率虽然还可以,而学到后来,不少学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现在,我改用“整体原理”指导教学设计:从除法试商的整体动身,它的基本原理是“反馈调整”,就是:初商太大就把商调小一点,反之,初商太小就调大一点。就这段教材来说,假如商1还太大(不够商1),那就要把商调小一点,比1小的商是0,也可以说“用0占位”。这样,学问点统一,过渡自然,2个课时就够了。。
  我的详细做法,简要地说就是:
  一、复习
  (1)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的运算法则
  (2)推断下列各题商是几位数。
  二、新课
  1、尝试练习
  学生独立试算,然后验算,反馈并探讨,得出:
  (1)依据试商的方法:商太大了就改小一点,如商1还太大,就改商比1小的0(学生语),即“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课本中语,老师语)。
  (2)“2100÷3”的演算过程:
  2、自学课本上的例题下的做一做,在小组内集体订正。
  三、练习
  计算“做一做”的4道题。(下略)










  通过教学实践,再回过头看,结论是:正确相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并用以指导教学设计,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评析: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思索,不断探究,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从“教书匠”到“老师”!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7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全部学问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觉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阅历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学问阅历,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起先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主动、主动参加下发觉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别出心裁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运用教材,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干脆告知,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建条件地呈现学生的聪慧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念。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供应一种自我探究、自我思索、自我创建、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驾驭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