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2025年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liuliu 2025/2/8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是由【liuli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倍的相识教学反思1
  吨的相识是对小学数学低年级学段有关质量单位的学习的总结与系统化的一部分内容。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视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初步了解重1吨的物体大约有多重,建立吨的观念。并且驾驭吨与千克间的进率关系。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对吨产生爱好,首先从生活入手从他们学过的学问入手,引出吨这个质量单位。并以吨的自我介绍引入吨的概念,。明白计量大宗物品和质量较重的物体时可以用吨做单位。
  教学中运用实物体验的方式让孩子感受1吨很重,大多数学生只是通过视察以及听别的同学说得到了1吨很重的结论。体验中还应当再让更多的孩子亲身感受到1吨很重,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形象的1吨的概念及形象。这样便于孩子建立1吨的概念,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在教学中此处体验比较仓促,没能让孩子充分体验,而且也没有切实为孩子更好地去体验1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支配。还应进行分组体验,采纳多种体验方式。
  后面的图示,没有充分利用,只是让孩子走马观花,重在了计算上,成了机械性的练习。其实可以好好利用这个图示,帮孩子们把1吨的概念由形象转化为抽象化,再通过图示将1吨转化为形象的事物,帮孩子在头脑和思维过程中走一个来回,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吨的概念。学生们才会真正明白吨很重,并且在生活中合理地去应用它。
  在吨与千克的换算过程中,用了许多时间去处理。这里挤了许多前面体验的时间,其实现在想想,假如孩子真的明白了,体会到了吨的概念,信任有以前的换算基础,这里的换算对他们来说也就不是问题了。而在这节课中,孩子们更多的还是机械性的、抽象的计算,没能充分联系实践和体验。
  在上这节课的过程中让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诠释,老师要想做到把自己的数学思想传授给学生,的确须要下很大的工夫。










三年级上册倍的相识教学反思2
  《倍的相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相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学问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相识比较生疏,建立倍的表象相识有肯定的难度。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体现了以下“五个注意”,让学生对“倍”的相识倍加深刻。
  一、注意学问迁移,找准认知起点
  “倍”的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驾驭简洁的乘法学问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法学问中“份”的概念扩展来的。简洁地讲就是“几个几就是几倍”,是乘法意义的进一步发展。课前,充分利用学生“鼓掌”,然后老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2个2下;老师拍3下,要求学生拍2个3下……通过简洁的拍掌嬉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也将新旧学问(几个几和倍)联系起来,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相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
  二、注意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在探究新知教学中,充分创建机会,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相识,使抽象的“倍”的概念详细化、形象化。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做中学”,这样学生既学得兴奋,又充分理解了学问,形象直观地建立了“倍”的概念,较好地培育了学生获得学问的实力、视察实力和操作实力。
  三、注意拓展教材,帮助理解学问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须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和扩展教材资源,通过创设连续的情境,让学生在好玩的“改变”中进一步相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谁比谁,再找出倍数关系。在例1教学后,设计动画情境,变更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如,小兔又拔了2根白萝卜,先让学生比较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小兔又拔了1根胡萝卜,再让学生比较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然后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变更3根胡萝卜或10根白萝卜的根数,使白萝卜是胡萝卜整数倍;最终,引导学生相识“谁是谁的1倍”。又如,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做一做”第1题后,引导学生比较蓝色圆片和黄色圆片的数量。再如,学生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进行拓展:假如其次行摆12根小棒,要使其次行是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要摆几根?”这是对“倍”的逆运用,是“倍”到“份”的回来,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倍”的相识和理解。










  四、注意联系生活,激发学习爱好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课前创设的拍掌嬉戏、课中探究红萝卜、白萝卜分别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课尾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倍”以及有关“倍”的小故事“成倍增长”的威力等,都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数学离不开生活”,让学生“倍”感亲切。
  五、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索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将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在这节课中,注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洁化,从看到摆、画,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在探究新知时的拓展,变更比较量(白萝卜的根数)或变更标准量(胡萝卜的根数),在巩固练习时的拓展都渗透了“变与不变”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紧扣“倍”的本质,在改变的倍数关系中探寻不变的“几个几就是几倍”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同时,老师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课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用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方法探讨了倍的有关学问,并把旧知(几个几)转化成新知(倍),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学学问,而且懂得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倍的相识教学反思3
  上课起先先让学生有效地复习和回顾上学期的学问,为今日的学习做好铺垫。教授新课时,创设小猴分桃子的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呢?是小猴最爱吃的水果,猜猜是什么?(桃子)把这袋桃也来分一分,应当怎么分?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这袋桃的几分之一呢?(四个桃,四只小猴)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为什么是四分之一。请学生再说说。指出:把四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个小猴分到其中的一份,是整体的四分之一。让学生初步体验到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接着分四个桃给两个小猴,他们看到这盘桃子,立刻在脑海中建立这样的联系:这里有4个桃子。而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时,,所以他们认为每个小猴应占这4个桃的四分之二。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后,用直观的教具让学生亲自上黑板分了分,再比较1/2和2/4哪个比较合适?为什么要用1/2?让学生探讨后从意义上自己进行了订正,明确把四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猴分到其中的一份,是整体的二分之一。紧接着在课本例题的基础上有进行了改动:6个桃,分给两只小猴,每个小猴分到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假如有12个桃,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桃的数量不断地改变,可为什么结果都是二分之一?学生又陷入了深思。趁机让小组绽开探讨,沟通自己的想法。经过沟通,学生明确了:不管详细有几个都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只要把这些东西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要知道一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关键要看平均分成几份。接着就进行了几个层次的练习,在练习中强调学生用虚线分一分。通过动手操作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在这一建构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学生逐步体会到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通过练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的总结时,提出:今日学习的分数和上学期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吗?再次让学生明确今日学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三年级上册倍的相识教学反思4
  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倍”,对倍感到很生疏,对倍的相识而言几乎就是一个0的起先。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的原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上开展。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先来复习相识“份”(几个几),份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较多,由份引出新概念倍,激励学生想方法求简洁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汇总学生的想法,找出最简洁的方法是圈一圈。接着跟老师说,自己说,在说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让学生借助主题图圈一圈,动手过程中须要老师的指导,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实时点播,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阅历。
  在刚起先上课进行了拍手嬉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更主要复习旧知“几个几”,强调了份数和每份数;,在动态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这些复习内容与新知“倍”形成了学问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从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接下来新授时,我选择运用书中的主题图,主要意图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连贯性。让学生视察主题图依据发觉的数学信息,先出示2根胡萝卜、6根红萝卜,依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提出比多少的问题,也有提出倍的问题。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了3倍的概念,然后引学生回到教材中10根白萝卜与胡萝卜的比较,自己动手圈一圈、填一填,得出5倍的结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连贯性。通
  过老师的不断追问:假如白萝卜的数量有6个胡萝卜那么多呢?有7个胡萝卜那么多呢?9个呢?让学生明确“有几个胡萝卜那么多就是它的几倍”。然后用5个红色的磁体代表红萝卜,再拿白萝卜与之进行比较,通过学问的迁移,学生相识到此时白萝卜的根数是红萝卜的2倍、。接着让学生视察、思索: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白萝卜的数量是红萝卜的2倍呢?白萝卜一样多吗?胡萝卜和红萝卜一样多吗?以此引导学生舍弃各种不相干的因素,在变中抓不变,更为深化地揭示现象的本质,加深了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第一题练习从三色图片起先,让学生去、动手圈一圈,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亲自摆一摆其次题,增加感官体验,顺当解决问题。其次题再让学生同桌合作摆图片,只要摆出两种图片的倍数关系即可。并让学生做裁判评比。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第三题“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只出示红花的朵数,让学生发觉倍数是两个数的关系缺一不行,让学生猜一猜标准量可能是多少?这些练习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变式练习,避开学生的思维定式,在辨析中深化学生对倍的相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倍的相识,我始终抓住“把什么当成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并且努力创建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过于强调的方法,而应注意对倍的意义的理解,学生在说说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时,应让学生多说
  加深对倍数的理解。学生已经驾驭了“倍”的概念,但不会表达,导致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老师讲的多显得学生的主体性不够明显。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指责指正!
三年级上册倍的相识教学反思5
  分数是一个内涵困难、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相识假如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相识,学生的相识难免肤浅,甚至在学生到其次学段进一步相识分数时出现相识上的断节,而假如过早的进入到抽象水平的相识,学生的理解又难以到位,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力争找准学生已有的相识框架和分数困难意义的结合点,也就是直观模型。
  基于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力图体现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更系统的相识分数。
  本节课的导入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进入的,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相识到,过去除法中出现剩余的时候我们用余数来表示,而今日的学均分,这就产生了分数,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分数的相识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
  二、让学生更全面的相识分数。
  本节课中,我为学生供应了大量的直观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面积模型之外,还供应了大量的生活实例,特殊是还供应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生活实例。于是让学生对分数的相识就更加全面。
  三、力争凸显帮助学生发展的理念。
  这节课我注意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变更,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沟通中发展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力图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总是和预设的志向化状态有肯定的偏差。
  一是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意义时供应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再加之学生自己爱好盎然,又举了不少例子来帮助理解,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后续预设的课堂练习和课堂总结尚未完成,已然下课,课堂结构不够合理、完整。
  二是对于几分之一的理解所支配的操作感悟活动由于教学实施时遗忘,致使这一环节后置于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之后,显得教学环节不够流畅。
  也鉴于此,日后教学中肯定要在教学时间的把握和环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同时对于自己所做的教学预设应烂熟于心,而在执行教学预设时又应敏捷应变,锤炼自己的教学机灵。
三年级上册倍的相识教学反思6
  《相识分数》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在学生驾驭了一些整数学问的基础上初步相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引导学生探讨沟通、动手实践,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相识,领悟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上完课后,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后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主动投入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起先,我创设了两个小挚友去秋游,带了很多好吃的食品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均分起先,从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到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觉问题(半块蛋糕用数怎样表示),用以前的学问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学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相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驾驭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相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自主学习,培育创新实力
  在相识蛋糕的二分之一之后,我让学生进行了折一折,涂一涂,认一认等活动。用不同的图形折出不同的分数,为学生供应开放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联系已有的阅历和数学学问,主动探求折法,得到更多的分数,充分展示学生思索,探究,沟通的活动。在群体中沟通多种折法,既敬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人策略,又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的创新实力得以释放和发展,放手让学生自主创建分数,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彰显了学生特性,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并在活动中培育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念。










  不足之处:
  由于打算时间比较仓促,有一些细微环节处理得不够妥当。从这一点,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老师,必需不断探讨教材,探讨学生,更要探讨学习过程,擅长思索,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实力。
三年级上册倍的相识教学反思7
  动手做一个角是本课浓墨重彩的部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起先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里,供应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小棒、吸管、毛线等,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材料通过合作沟通做出角,这中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也让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数学情感。在学生绽开活动时,老师参加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出现。这部分是我觉得处理比较得当的地方,学生通过制作角这一活动,由对角表象的`相识,抽象出角概念。
  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主动参加主动获得新知、同时动手操作实力得到了熬炼以及情感看法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在过程中我也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纳了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辩一辩、找一找、做一做、想一想、比一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
  总之,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不仅主动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角的大小比较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没有特殊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的内
三年级上册倍的相识教学反思8
  第五单元“倍的相识”是教学中的一个很大的难点,因为“倍”的概念虽然与学生学过的“几个几”相类似,但它涉及到两个量之间的比较,非常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这部分学问的教学比较有代表性。










  不得不提的是学生学习“倍”的困难在哪里。它须要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质的改变。在学习“倍”之前,学生头脑中建构的是加法结构,是数量的合并于多少的比较,未曾学习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比如当出示胡萝卜与白萝卜的数量之后,假如让学生提出问题,那肯定是“两种萝卜一共有多少根?”或“胡萝卜比白萝卜少多少根?”等类似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对两个量或多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问题的真正理解须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起乘法结构,而“倍”的学习正是建构乘法结构的伊始。认知结构的转变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因此小学生学习“倍”存在困难就很简单理解了。
  低年级学生学习“倍”肯定要建立“倍”的模型,清楚地理解“倍”的内涵。接下来,我就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谈一谈我的设计意图。
  首先,我们现在所运用的修订版教材将“倍的相识”从原来试验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移到了三年级上册。而建立倍的模型恰恰离不开“几个几”,也就是二年级上下两册书中乘除法的初步相识。学生对于“几个几”的相识和理解已经被搁置了几个月的时间,要重新唤起学生的记忆,所以“回顾旧知”这个环节用时比较长。我设计了三种类型的复习题,一是最基本的乘除法的意义练习;二是利用学生熟识的实物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强调了份数和每份数;三是进行了拍手嬉戏,在动态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这些复习内容与新知“倍”形成了学问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从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接下来在学习新知时,我选择运用书中的主题图,但摒弃了红萝卜与胡萝卜的比较,而是干脆拿白萝卜与胡萝卜进行比较,主要意图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先出示2根胡萝卜、6根白萝卜,引出3倍的概念,进而白萝卜的数量增加到8根,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了4倍的'概念,然后引学生回到教材中10根白萝卜与胡萝卜的比较,自己动手圈一圈、填一填,得出5倍的结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连贯性。通过老师的不断追问:白萝卜的数量有6个胡萝卜那么多呢?有10个胡萝卜那么多呢?让学生明确“有几个胡萝卜那么多就是它的几倍”。然后出示3个红萝卜,再拿白萝卜与之进行比较,通过学问的迁移,学生再次相识3倍、2倍、1倍。接着让学生视察、思索: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数量是红萝卜的3倍,白萝卜一样多吗?胡萝卜和红萝卜一样多吗?那为什么都可以说成白萝卜是它们的3倍呢?以此引导学生舍弃各种不相干的因素,在变中抓不变,更为深化地揭示现象的本质,实现了一次对“倍”相识上的飞跃。

最近更新

2025年云南省玉溪市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附.. 65页

2025年云南省曲靖市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 69页

2025年云南省昭通地区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 65页

2025年教师学期末总结 17页

2025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单招职业适.. 65页

基于证据推理和置信规则库的装备寿命评估 3页

2025年云南省丽江地区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 64页

基于触摸屏控制电机启动和停止的设计研究 3页

2025年收银员年度工作总结 12页

2025年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 65页

2025年摘抄有关孝心的名言加赏析 8页

2025年搞活动亲子游戏方案范文 34页

2025年描写风景的散文段落摘抄 5页

2025年描写雨水节气的句子 9页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零售业员工培训方案设计 3页

基于网络抗毁性的链路赋权网络节点重要性比较.. 3页

2025年描写立冬优美经典句子 12页

基于结构纹理分解的图像去噪方法 3页

基于经济产业结构的大理州物流需求研究 3页

2025年描写樱花的作文精选5篇 6页

基于精益管理的医院岗位全覆盖员工培训体系的.. 3页

2025年好简历必备的三个要点 4页

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财务困境的实证分析.. 3页

2025年描写春天350字左右作文 6页

2025年描写找春天的作文400字 7页

2025年好听的龙凤胎取名 5页

2025年描写感慨青春的句子 6页

桥梁涂装专项施工方案 25页

大数据与会计开题报告 6页

2024年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 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