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无痛治疗模式管理脊柱椎体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是由【niuwk】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无痛治疗模式管理脊柱椎体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无痛治疗模式管理脊柱椎体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无痛治疗模式对脊柱椎体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脊柱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无痛治疗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14天和21天的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观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至21天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无痛治疗模式能够有效减轻脊柱椎体骨折术后的疼痛,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脊柱椎体骨折;无痛治疗;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
正文:
一、前言
脊柱椎体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颈椎、胸椎、腰椎的损伤形式之一,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并发症。如何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无痛治疗模式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二、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入院的符合以下标准的脊柱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
1)通过影像学(X线、CT、MRI)证实脊柱椎体骨折;
2)年龄18~60岁;
3)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有其他不适宜手术的疾病;
2)过敏史或对药物过敏;
3)神经、精神疾病,或者无法理解、合作者排除;
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最终入选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
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镇痛、抗感染、固定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痛治疗模式,包括:
1)静脉镇痛:术后4小时内行无痛镇痛,静脉注射阿片类或非阿片类药物;
2)脊髓阻滞镇痛:采用硬膜外或硬膜内阻滞技术,给予药物镇痛;
3)连续神经阻滞:经查明为痛点的神经分支进行阻断,给予局部麻醉药物持续镇痛。
治疗效果评估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14天和21天的每日一次进行人体数值疼痛评分,10分制,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最强烈的疼痛感受。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基线数据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伤级、手术部位和手术方法等临床基线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24小时的疼痛评分,±,±;48小时时,±,±;72小时时,±,±。7天、14天和21天的疼痛评分,±、±±,±、±±。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6/100),主要包括术后感染、恶心呕吐等;%(14/100),主要包括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无痛治疗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脊柱椎体骨折术后的疼痛,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这也证实了无痛治疗模式在脊柱椎体骨折的术后期治疗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临床上,需要进一步探讨合理的无痛治疗模式,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等,以及不同程度骨折患者的差异性应用。
五、结论
无痛治疗模式能够有效缓解脊柱椎体骨折术后疼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这也表明了无痛治疗模式在脊柱椎体骨折术后的治疗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更多研究需要开展来进一步推广无痛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