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陀思妥耶夫斯基.ppt

格式:ppt   大小:554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陀思妥耶夫斯基.ppt

上传人:s1188831 2018/2/25 文件大小:5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陀思妥耶夫斯基.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陀思妥耶夫斯基
中文名: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国籍:俄国
职业: 作家
毕业院校: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
信仰:东正教
主要成就:举世闻名的俄国作家
代表作品:《罪与罚》
一. 生平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七个孩子中排名老二。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军医和彻彻底底的酒鬼,工作于莫斯科的玛利亚济贫医院。父亲工作的医院地处莫斯科的荒郊野岭,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和孤儿院便是仅有地标式建筑。这些景象给年纪尚小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穷困者的怜悯深深刺痛着他的心灵。虽然父母不允许,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喜欢去医院花园走走,看看那些晒太阳的病人,听他们讲故事。
坊间流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对待孩子很粗暴,比如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他上班回来打盹时轮流替他驱赶苍蝇,而且必须保持绝对安静。然而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传记的作家约瑟夫·弗兰克却认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父亲的原型并非作者本人的父亲。父子间的信件包括他们自己的言论都指向父子间的关系十分不错。
1837年他妈妈死于肺结核,他和他弟弟被送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1839年在莫斯科当医生的父亲去世,死因不明。有人说是因为他醉后对农奴发脾气,农奴被激怒将他制服,灌入伏特加直至他溺死。也有人认为是自然死亡,而临近的地主为了把土地轻易拿到手而编了这个故事。或许这个专制的父亲给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大的影响,以至于他把父亲的形象搬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老卡拉马佐夫这个“邪恶而感情脆弱的小丑”父亲身上。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9岁首次发病,之后间或发作伴其一生。《白痴》中,梅什金公爵也患有癫痫,不得不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意为之。
在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习他于之不屑的数学。与此同时,他还涉猎了莎士比亚、帕斯卡尔、维克多·雨果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上涉猎颇广的他考试成绩优秀,于1841接受委任。那年,他已完成了两部浪漫主义剧作,深受德勒影响的剧作《玛丽·斯图亚特》、《鲍里斯·戈东诺夫》,但均失散。

长篇小说《穷人》(1846)
中篇小说《双重人格》(1846)
中篇小说《女房东》(1847)
中篇小说《白夜》(1848)
中篇小说《脆弱的心》(1848)
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
长篇纪实小说《死屋手记》(1861~1862)
中篇小说《地下室手记》(1864)
长篇小说《罪与罚》(1866)
长篇小说《赌徒》(1866)
长篇小说《白痴》(1868)
长篇小说《群魔》(又译《鬼》,1871~1872)
长篇小说《少年》(1875)
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
《罪与罚》
;
,心理战争,读后很有感触;
主要人物
男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
〈善良,乐于助人,有正义感;同时性格阴郁,孤僻——双重人格〉
女主人公:索尼娅
〈单纯,忍耐,无私,奉献——具备陀氏认为的美德和信仰〉
罪与罚简介
在彼得堡贫民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斗室里,住着一个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他原在法律系就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现在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他已经很久没有交房租了。近来,房东太太不仅停止供给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紧。这时他遇见了小公务员马尔美拉陀夫。马尔美拉陀夫因失业而陷入绝境,长女索尼娅被迫当了街头妓女。拉斯柯尔尼科夫不愿像马尔美拉陀夫那样任人宰割,他打算用“实验”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人”。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后, 因内心处于痛苦的矛盾冲突中,无法摆脱内心的恐惧,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随之泯灭了,这是比法律惩罚更严厉的良心惩罚。他意识到自己的“实验”失败了。所以他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索尼娅处,受到索尼娅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说出了犯罪的真相与动机。在索尼娅的劝说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
拉斯柯尔尼科夫被判处8年苦役,来到了西伯利亚。不久,索尼娅也来到了那里。一天清晨,两人在河边相遇。他们决心虔信上帝,以忏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难,获取精神上的新生。
作品赏析
《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
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尼科夫具有典型的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间。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