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4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夜紫儿 2025/2/9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 】是由【夜紫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港口危急货物重大危急源监视治理方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港口危急货物重大危急源的安全监视治理,预防和削减港口危急货物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港口安全生产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 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急化学品安全治理条例》和《港口危急货物安全治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方法。
其次条 港口危急货物重大危急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视治理等, 适用本方法。
本方法所称港口危急货物重大危急源〔以下简称港口重大危急源〕,是指参照《危急化学品重大危急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确定,港口区域内储存危急货物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 危急货物港口经营人〔以下简称港口经营人〕是本单位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治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其次章 辨识评估
第四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对本单位的港口危急货物储存设施或场所进展港口重大危急源辨识,并记录辨识过程与结果。
第五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对本单位的港口重大危急源进展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急源等级。港口重大危急源依据其危急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港口重大危急源分级方法见附件 1。
第六条 港口经营人可以组织本单位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对本单位港口重大危急源进展安全评估,也可以托付具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件的安全评价机构对港口重大危急源进展安全评估。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港口经营人应当进展安全评价的,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评估可以与本单位的安全评价一起进展,也可以单独进展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评估。
第七条 构成一级港口重大危急源的储存设施或场所,港口经营人应当托付具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件的安全评价机构,承受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展安全评估,确定个人和社会风险值。
确定的个人和社会风险值,不得超过本规定附件2 列示的个人和社会可容许风险值标准。超过个人和社会可容许风险值标准的,港口经营人应当实行相应的降低风险措施。
第八条 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港口重大危急源根本状况;
〔三〕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
〔四〕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五〕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承受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时〕;
〔六〕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单位、人员状况;
〔七〕安全治理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和监控措施;
〔八〕事故应急措施;
〔九〕评估结论与建议。
第九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港口经营人应当对港口重大危急源重进展辨识分级,开展安全评估和完善档案:
〔一〕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评估满三年的;
〔二〕构成港口重大危急源的储存设施、场所进展建、改建或扩建的;
〔三〕港口危急货物种类、数量或者储存方式及其相关设备、设施等发生重大变更,可能影响港口重大危急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四〕发生危急货物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共安全的;
〔五〕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港口重大危急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第三章 登记备案
第十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对辨识确认的港口重大危急源准时进展登记建档。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辨识、分级记录;
〔二〕港口重大危急源根本特征表;
〔三〕危急货物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
〔五〕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治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
〔七〕港口重大危急源事故应急预案;
〔八〕安全评估报告;
〔九〕港口重大危急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状况;
〔十〕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一条 港口经营人在对港口重大危急源进展辨识、分级,并完成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评估报告后,应将港口重大危急源备案申请表和第十条规定的档案材料〔其中第五项规定的文件资料只需供给清单〕,向所在地港口行政治理部门备案。对涉及船舶航行、作业安全的港口重大危急源信息,港口行政治理部门应当准时通报海事治理机构。
港口重大危急源消灭第九条所述情形的,港口经营人应当修改档案,并准时向所在地港口行政治理部门重备案。
第十二条 对不再构成港口重大危急源的,港口经营人应准时向所在地港口行政治理部门提出核销的书面申请报告。港口行政治理部门自收到港口经营人的书面申请报告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进展审核,并组织现场核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核销。
第十三条 各级港口行政治理部门应当定期将本辖区的港口重大危急源汇总信息逐级上报。
第四章 安全治理
第十四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治理制度,落实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技术措施;应当明确港口重大危急源的责任人或责任机构,并对港口重大危急源的安全状况进展定期检查和日常巡查;对于检查觉察的事故隐患,应准时实行措施予以消退。
第十五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依据危急货物种类、数量、储存工艺或相关设备、设施等实际状况,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掌握措施。
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十六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港口重大危急源的安全设施和监测监控系统进展检测、检验,并进展常常性维护、保养,记录维护、保养、检测、检验结果。
第十七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在重大危急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紧急状况下的应急处置方法。
第十八 港口经营人应对港口重大危急源的治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展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港口重大危急源的危急特性,生疏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治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全面把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状况下应当实行的应急措施。
第十九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将港口重大危急源的危急特性、可能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告知从业人员和其他相关单位、人员。
其次十条 港口经营人应制定完善有关港口重大危急源事故应急预案体系,配备必要的防护、救援物资和装备,并进展常常性维护、保养,保障其完好。
港口经营人应当对存在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港口重大危急源,配备便携式浓度监测 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等应急器材和设施;涉及剧毒气体的港口重大危急源,应配备两套以上〔含两套〕气密型化学防护服。
其次十一条 港口经营人应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规模应与其危急货物储运规模相适应。
其次十二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制定港口重大危急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打算,并依据以下要求进展事故应急演练:
〔一〕对于一级、二级港口重大危急源,每季度至少进展一次;
〔二〕对于三级港口重大危急源,每半年至少进展一次。
港口经营人应当记录和评估港口重大危急源事故应急演练状况,并依据记录和评估结果,准时修订完善港口重大危急源事故应急预案。
其次十三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治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本辖区港口重大危急源档案,建立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监管系统,把握辖区内港口重大危急源和应急队伍、应急资源等根本信息。
其次十四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治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港口重大危急源集中区域风险分析与应急力量评估,制定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应当依据本辖区应急工作的实际需要,并在征求 海事等部门意见后,统筹规划、组织建立应急物资和装备储藏,建立完善应急储藏治理制度, 加强应急预备。
其次十五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治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急源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力量。
第五章 监视检查
其次十六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治理部门应当加强港口重大危急源监视检查,催促港口经营人做好本单位港口重大危急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和安全治理、应急预备等工作。
其次十七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治理部门应建立港口重大危急源安全检查制度,依据辖区内港口重大危急源的数量、等级和危急程度等,定期对存在港口重大危急源的港口经营人进展监视检查。
港口行政治理部门在监视检查中觉察港口重大危急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据《安全 生产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危急化学品安全治理条例》第七条以及《港口危急货物安全治理规定》第四十八条相关规定进展处置。
其次十八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治理部门应建立港口重大危急源监视检查台帐,内容包括
港口重大危急源监视检查记录表、现场检查记录、整改意见、整改状况等资料。
其次十九条所在地港口行政治理部门应当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港口重大危急源集中区域的监视检查,确保港口重大危急源与周边单位、居民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之间距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

附件 1
港口重大危急源分级方法
一、分级原则
承受单元内各种危急货物储存量与其在《危急化学品重大危急源辨识》〔GB18218-2025〕中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值 R 之和作为分级指标。
二、R 的计算方法
æ q q q ö
R = aç b 1 + b 2 + × × × + b n ÷
è 1 Q 2 Q n Q ø
式中:
q ,q ,…,q
1 2 n
—每种设计最大存储量〔单位:吨〕
1 2 n
Q ,Q ,…,Q —与各危急货物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1 2
β ,β
1
n
…,β
2

— 与各危急货物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n
α — 该重大危急源库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三、校正系数β的取值
依据单元内危急货物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 〕值,见表
1 和表 2:
表 1 校正系数 β 取值表
危急化学品类
毒性气体
爆炸品
易燃气体
其他类危急货物

β
见表2
2

1
注:危急货物类别依据《危急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
表 2 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 β 值取值表
毒性气体名
二氧化
环氧乙

溴甲烷




β
2
2
2
3
4
毒性气体名
二氧化
硫化氢 氟化氢 氰化氢
碳酰氯
磷化氢
称 氮
β
5
5
10
10
20
20
注:未在表 2 中列出的有毒气体可按 β =2 取值,剧毒气体可按 β =4
取值。
四、校正系数α的取值
依据重大危急源单元边界向外扩展 500 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 设定单元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 〕值,见表 3。
表 3 校正系数α
单元外可能接触人员数量
取值表
α
100 人以上

50 人~99 人

30 人~49 人

0~29 人

五、分级标准
港口重大危急源级别
R 值
一级
R≥50
二级
50>R≥10
三级
R<10
依据计算出来的R 值,按表 4 确定危急货物重大危急源的级别。表 4 危急货物重大危急源级别和R 值的对应关系
附件 2
可容许风险值
一、个人风险可容许风险值
个人风险是指因港口重大危急源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年〕的个体死亡率。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
通过定量风险评价,港口重大危急源周边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承受的个人风险应满足表 1 中可容许风险值要求。
表 1 个人风险可容许标准
港口重大危急源周边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类别
1、高敏感场所〔如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院等〕;
2、重要目标〔如党政机关、军事禁区、军事治理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3、特别高密度场所〔如大型体育场、大型交通枢纽、大型露天市场等〕。
1、居住类高密度场所〔如居民区、宾馆、度假村等〕;
2、公众聚拢类高密度场所〔如办公场所、商场、饭店、消遣场所、公园、广场等〕。
二、社会风险可容许风险值
可容许风险
〔/年〕
<3´10-7
<1´10-6
社会风险是指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 人死亡的事故累积频率〔F〕, 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年〕的死亡人数。常用社会风险曲线〔 F-N 曲线〕表示。
社会风险标准承受 ALARP〔As Low As Reasonable Practice〕 原则作为可承受原则。ALARP 原则通过两个风险分界限将风险划分为3 个区域,即:不行容许区、尽可能降低区〔ALARP〕和可容许区。
①假设社会风险曲线落在不行容许区,除特别状况外,该风险无论如何不能被承受。
②假设落在可容许区,风险处于很低的水平,该风险是可以被承受的,无需实行安全改进措施。
③假设落在尽可能降低区,则需要在可能的状况下尽量削减风险, 即对各种风险处理措施方案进展本钱效益分析等,以打算是否实行这些措施。
通过定量风险评价,港口危急货物重大危急源产生的社会风险应
满足图 1 中社会风险值要求。
不行容许区
尽可能降低区
可容许区
图 1 社会风险标准〔F-N〕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