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是由【fanluqia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说课: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材分析
01
教学目标
02
学法指导
03
教学设想
04
教学程序
05
本章总题是《宇宙环境》,是学生接触《高中地理》教材的第一单元内容,也是教材中较为抽象、难度较大的一章, 而 本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也是学好高中地理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2、教学重点及依据
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大纲,本节课重点确定为:
(1)昼夜产生及昼夜交替的形成
(2)地方时差、时区划分及计算。
(3)地表沿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方向。
(4)联系实际,用事实说明地转偏向力在水平运动中的 重要作用。
在“昼夜交替”这段内容可以看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昼夜的静态描述,即在任一时刻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划分,以及不同地区的昼夜状态; 第二部分是对昼夜的动态描述,即昼夜交替的原因和周期。最后教材还简单说明了太阳日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在“地方时”这段内容增加了地方时与地理经度的关系这一知识,并在初中时区和日界线的基础上,举例性地介绍了世界实际上采用的计时方法,以增加教材联系实际的力度。
1
2
3、重点内容剖析
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这段内容,与原高中地理相比较,其难度大幅度降低。新的《高中地理大纲》中,仍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列为教学内容要点,但考虑学生理解情况,对这一内容作了浅化处理。一是只讲现象,不讲道理。让学生知道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其运动方向发生偏移。二是联系实际,以长江三角洲的发育为例,用事实说明地转偏向力在水平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晨昏线的概念及昼夜交替周期的意义。
知道地方时及24个时区的划分。
记住由于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的现象。
1、认知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对上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一一自转和公转》的知识掌握情况,本节教学必须达到三个目标。
01
学会地方时、时区的划分和计算。
能正确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2、能力目标
02
结合本课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 教育
对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
3、德育目标
三、学法指导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对地球这部分内容并不太陌生,但由于时隔太久,具体内容遗忘性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对初中内容进行适当的复习。 由于受年龄(高一)、 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在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倾角的问题上,较难以理解。
(2)在地方时差的计算中“迟”与“早”的概念容易混淆。
(3)在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程度的问题上,高、低纬的差别难以理解。
但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新鲜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
积极性高。
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认真观察、分析事物。
指导学生记忆时差的计算规律。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发问、引导、启发,促进学生的理解。
2、方法指导
1
3、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