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支护设计方案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支护设计方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1 -
支护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为XX隧道,位于我国某省某市,,采用双洞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隧道穿越区域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地层为石灰岩、砂岩和泥岩,局部存在软弱夹层。隧道进出口段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高。本工程旨在提高区域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XX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结果显示,隧道沿线岩土体结构复杂,岩体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地下水丰富,对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构成一定威胁。为保障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需对隧道进行有效的支护设计。本工程支护设计方案综合考虑了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形式、施工方法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XX隧道工程支护设计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工程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支护措施,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拱架等。支护设计充分考虑了隧道围岩的力学特性、应力分布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确保支护结构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本工程支护设计注重环保和生态保护,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3 -
二、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XX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地层为石灰岩、砂岩和泥岩,局部存在软弱夹层。岩体结构以块状和层状为主,整体强度较低,易于风化。在隧道进出口段,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存在断层、节理发育等不良地质现象。岩体破碎带及软弱夹层可能导致围岩自稳性差,对隧道施工安全构成威胁。
(2)水文地质条件方面,隧道沿线地下水丰富,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风化壳和断裂带,孔隙水则主要分布在第四纪松散层中。地下水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围岩软化、膨胀,进而影响隧道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同时,地下水活动可能引发涌水、坍塌等安全事故。
(3)隧道施工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针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较差的情况,采用预加固、预支护等手段,提高围岩自稳性。对于地下水问题,通过排水、降水等措施,降低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同时,加强监测,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
三、支护设计原则与要求
(1)支护设计原则方面,本工程严格遵循《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及相关标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首先,支护设计需满足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要求,确保隧道结构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根据地质勘察结果,隧道围岩等级划分为Ⅰ~Ⅴ级,其中Ⅱ级围岩占比最高,约60%。针对不同等级围岩,采用相应的支护措施。
- 3 -
以Ⅱ级围岩为例,设计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和钢筋网联合支护。,直径为22mm,×,布设密度为80根/m²。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cm,强度等级为C25。钢筋网采用φ******@200×200mm的焊接钢筋网,以增强支护结构的整体性。该设计已在类似工程中成功应用,有效提高了隧道围岩稳定性。
(2)支护设计要求方面,本工程支护结构需满足以下要求:一是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二是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三是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支护设计需考虑以下因素: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将隧道围岩划分为Ⅰ~Ⅴ级,分别对应不同的支护设计参数。例如,对于Ⅰ级围岩,可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和钢筋网联合支护;对于Ⅱ级围岩,可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和钢拱架联合支护。
:根据隧道施工方法,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形式。如明挖法施工,可采用锚喷支护;暗挖法施工,可采用钢拱架、喷射混凝土和钢筋网联合支护。
: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支护设计,提高施工效率。例如,在隧道初期支护中,可适当加大锚杆间距,降低施工成本。
- 5 -
(3)支护设计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针对地下水丰富的区域,采用排水、降水等措施,降低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例如,在隧道进出口段,采用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确保施工安全。
:根据隧道施工环境,如隧道长度、断面形状、施工方法等,优化支护设计。例如,对于长隧道,可适当增加锚杆长度,提高围岩稳定性。
:根据施工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施工工艺。例如,在隧道施工中,采用机械化施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四、支护设计方案
(1)针对XX隧道Ⅱ级围岩段,支护设计方案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和钢拱架联合支护体系。,直径为22mm,×,布设密度为80根/m²。锚杆注浆材料选用M20水泥砂浆,~。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cm,强度等级为C25,采用湿喷技术。钢筋网采用φ******@200×200mm的焊接钢筋网,以增强支护结构的整体性。
案例:在某类似隧道工程中,采用类似支护设计方案,成功应对了复杂地质条件。该隧道围岩等级为Ⅱ级,,采用锚喷支护体系。在施工过程中,锚杆间距和喷射混凝土厚度根据实际地质条件进行了适当调整,确保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施工完成后,该隧道已投入运营多年,未出现明显的变形和病害。
- 6 -
(2)XX隧道Ⅲ级围岩段支护设计方案为锚杆、喷射混凝土和钢拱架联合支护。,直径为18mm,×,布设密度为100根/m²。锚杆注浆材料选用M20水泥砂浆,~。喷射混凝土厚度为8cm,强度等级为C20。钢拱架采用I20b型钢,,以满足围岩的承载需求。
案例:在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采用类似支护设计方案,成功应对了Ⅲ级围岩段的施工挑战。,围岩等级为Ⅲ级,采用锚喷支护体系。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调整锚杆长度和喷射混凝土厚度,确保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隧道施工完成后,经过多年的运营,未出现明显的变形和病害。
(3)针对隧道Ⅳ级围岩段,支护设计方案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和临时支撑联合支护体系。,直径为16mm,×,布设密度为120根/m²。锚杆注浆材料选用M15水泥砂浆,~。喷射混凝土厚度为6cm,强度等级为C15。临时支撑采用型钢,,以提供短期支撑。
案例:在某铁路隧道工程中,采用类似支护设计方案,成功应对了Ⅳ级围岩段的施工难题。,围岩等级为Ⅳ级,采用锚喷支护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撑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围岩稳定性,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隧道施工完成后,经过多年的运营,未出现明显的变形和病害。
- 6 -
五、施工技术要求与保障措施
(1)施工技术要求方面,首先,锚杆施工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锚杆长度、直径和注浆质量。锚杆安装后,需进行拉拔试验,,以确保锚杆的锚固效果。喷射混凝土施工应采用湿喷技术,喷射厚度需均匀,不得出现空鼓、脱落等现象。钢筋网焊接应牢固,与喷射混凝土紧密结合。
(2)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质监测,实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监测内容包括围岩位移、应力、裂缝等。监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防护栏杆等,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保障措施方面,首先,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级人员职责,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其次,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此外,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材料、设备等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