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2025年秦观的诗(共11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40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秦观的诗(共11篇).docx

上传人:wawa 2025/2/11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秦观的诗(共11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秦观的诗(共11篇)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秦观的诗(共11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秦观的诗(共11篇)
篇1:秦观诗
秦观诗
南歌子
霭霭凝春态,,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南歌子
玉漏迢迢尽,,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风流子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
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
,,生怕人愁.
长相思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
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
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河传
恨眉醉眼,,常记那回,小曲阑干西畔,鬓云松、罗袜铲.
丁香笑吐娇无限,语软声低,道我何曾惯?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闷损人、天不管.
一丛花
年时今夜见师师,,
露华上、,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
又还对、,两处照相思.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满庭芳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玉辔红樱,渐酒空金〔木盍〕.
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南乡子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任是无情也动人.
醉桃源
碧天如水月如眉,,娇羞初见时.
银烛暗,翠帘垂,,幽欢难再期.
桃源忆故人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即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听彻梅花弄.
江城子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蝶恋花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可无时霎闲风雨.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凭君碍断春归路.
木兰花
秋容老尽芙蓉院,,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独有春红留醉脸.
一落索
杨花终日飞舞,,却有个、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不解与、花为主.
丑奴儿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画堂春
东风吹柳日初长,,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鸾凤,,无限思量.
菩萨蛮
虫声泣露惊秋枕,,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鸦啼金井寒。
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
秦观是哪个朝代的
秦观生于公元1049年,卒于公元11,根据时间来看,秦观是北宋人。秦观在文学和诗词上都有很高的建树,是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婉约派词人。秦观自幼喜欢文学和史学,因仰慕苏轼的才华,便拜入到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非常看重秦观的才情,曾经给王安石写信,向他积极地推荐秦观。
民间故事中,秦观和苏小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俩人的爱情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相传,苏小妹是苏轼的妹妹,因秦观在比文招婿中得到了苏小妹的亲睐。随后,俩人便成亲,洞房花烛夜时,“苏小妹三难新郎”,秦观凭借自己的才情,很快地便解答了苏小妹的对联,赢得世人赞赏。
“梦中题诗”也是关于秦观的一个故事。秦观非常推崇佛教,一次他在雷州海康宫亭庙下,做梦见了一位九天仙女拿着一幅画像让秦观题字。秦观二话不说就写下:“竺仪华梦,瘴面囚首。口虽不言,十分似九。应笑荫覆大千作狮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秦观醒来后,刚才的梦境依然很是清晰,他甚至还能记住他在梦中的题字。秦观拿出纸笔,立马写下这段话。后来,宋代有位名叫惠洪的僧人,他曾著有《冷斋夜话》一书。书中写到自己在天宁寺亲眼见过这幅字,并确定这幅字出自于秦观之手。清代一部名为《宋稗类钞》书籍,也提到秦观题字这一事,并表示真迹存在于雷州天宁寺中。
秦观代表作
秦观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词作婉转清丽,深得世人追捧。根据史料记载,秦观共著有一百多首词,其中最为著名的词作是《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郴州旅舍》、《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等。
脍炙人口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于秦观所作《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全词的内容为:“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已成为文人笔下爱情的象征,在这首词中,秦观既吟唱出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悲歌,又高歌出词人对爱情坚贞的精神。这首词将悲调和喜调融为一体,展现了牛郎和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上阕中,词人借牛郎和织女的典故展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下阕中,词人用简练的语言告诉世人,只要俩人真心相爱,就能克服千难万阻。这首词的后两句也成为恋人们常用的`爱情誓言,表达出对对方忠贞的爱情态度。
后来,秦观遭到莫名地贬谪之后,他的词作大多以抒发苦闷心情为主,呐喊出对现实的不满。感情基调沉闷而压抑,比如《踏莎行郴州旅舍》就是秦观遭遇贬谪后的代表作。言词之间充满了悲凉、伤感之意,抒发了诗人对政治的强烈不满。
秦观与苏小妹
秦观是北宋著名大文豪苏轼的弟子,而在“苏门四学士”中,秦观也是名气最大的一位。苏小何许人也?相传是苏轼的妹妹,这位苏小妹聪明伶俐,深得父母的喜爱。而苏小妹和秦观的故事最早源自于明代冯梦龙所写的《醒世恒言》一书。
其中有一篇著名的故事讲述的是“苏小妹三难新郎”,而文中这位新郎,就是秦观。话说,苏小妹不但长得美丽,并且才华横溢。苏小妹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后,前来求亲的青年才俊们趋之若鹜。苏小妹的父亲决定举办一场比文招婿,如果苏小妹看中哪位青年才俊的文章,那么他就有幸成为苏小妹的丈夫。前来参加比赛的人非常多,苏小妹收到了多篇文章,其中很少有苏小妹喜欢的。当苏小妹看到秦观文章时,心情大悦。她认为除了哥哥苏轼和苏辙外,秦观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于是,苏小妹决定嫁给秦观为妻。俩人拜堂成亲后,苏小妹在洞房花烛之夜,又以三副对联为难秦观。幸亏秦观才气颇高,加上苏东坡的帮助,很快就对上了苏小妹的对联。此后,俩人生活十分幸福。“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在民间有很高的传唱度,一方面因为百姓都喜欢听才子佳人的故事,二是因为人们对秦观风流倜傥的性格非常认同,更加觉得才子和佳人正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三是苏轼重视秦观是世人都知道的事情,为了使这份情谊永久地发展下去,秦观娶了苏小妹,两家更加亲上加亲。
篇2:秦观的诗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秦观,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熙宁十一年(1078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后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 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其散文“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终究气格纤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南宋张炎之《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著有《淮海集》40卷,以及《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等作品。。其所编撰的《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极善书法,小楷学钟王,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行楷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后世称之为“淮海公”。
秦观生平
未仕期
秦观在未仕期间,大多在故乡高邮居家耕读,为科举做准备。然而亦时常游历于江淮吴楚之间,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在这段期间秦观的主要出游地有二:一为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秦观同孙莘老、参寥子游访漳南老人于历阳惠济院,浴汤泉,游龙洞山。又往乌江拜谒项羽墓,极尽山水名胜。此次出游共赋得诗词三十余首,并作《汤泉赋》一篇,以记途踪。二为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秦观前往越州省亲,适逢苏轼自徐州徙往湖州,于是便乘苏轼官船一同南下。途经无锡,与苏轼同游惠山,又经吴兴,泊西观音院,同访诸寺。端午过后,遂别苏轼赴越,中秋时,与参寥子、辩才法师同游龙井,其后又与郡守程公辟游玩鉴湖、拜谒禹庙,相得甚欢。直至岁末年关家书催归,秦观始依依不舍的乘船北上。写下著名的《满庭芳》(山抹微云)来描述离别情意,透露出对此段漫游岁月美好的缱绻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