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小学劳技论文:劳技课也需“浓淡相宜”.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劳技论文:劳技课也需“浓淡相宜”.doc

上传人:yixingmaoh 2018/2/25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劳技论文:劳技课也需“浓淡相宜”.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劳动与技术论文
劳技课也需“浓淡相宜”

[摘要] 缘起郑晓龙和《甄嬛传》热播引起的思考,笔者结合《花瓶》一课的教学实践,将“以生为本”作为教学基本理念,撷“‘任务情境化’——找准情感触发点”、“‘作品个性化’——找准创作着力点”“、“‘展评语言化’——找准表达活化点”等教学策略且尝试“淡墨作画,浓墨补白”,找准课堂教学关键点。并具体探讨了使劳技课堂走向“浓淡相宜”的做法,即“多一分玩味,少一份说教”、“多一分想象,少一分仿照”、“多一分探究,少一分操控”、“多一分展评,少一分怯场”,以期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劳技课教学如同水墨点染宣纸般,悄然湮开、融入于教育的各个细节之中。
[关键词] 劳技课关键点有效教学浓淡相宜
缘起:从郑晓龙和《甄嬛传》说起
“今天你甄嬛体了吗?”如果你看过郑晓龙导演的《甄嬛传》的话,相信对这句网路上流行的话不会陌生。这部电视剧人物众多,但造型设计各有特色,针对每个角色的年龄、职位、地位以及剧情发展、情绪变化,搭配使用服饰、饰品、着力刻画能更彰显人物个性的妆容,作品效果中的画面感也是极富美感与变化,深深吸引了观众,加上跌宕起伏的剧情、精致玄妙的对白,使每个人物的塑造立体感强,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甄嬛传》艺术形式的创新令人啧啧称奇,更获得了高收视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掀开了中国电视剧的崭新一页。
《甄嬛传》的成功给我们劳技课堂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一是这部电视剧紧扣时代,突出雍正时期的政治文化氛围和上下级制度,就像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和师生关系的呈现,可以说是课堂软环境的建设;二是诸多人物风格窘异的或简约、或精美、或增添气质、或识别身份的服装的巧妙融入为电视剧锦上添花,刺激观众的眼球,且与情景、情节的发展相呼相吸,自然生动,这曼妙怎不叫人回味?恰如我们教学中硬环境的建设,可以凭添魅力无数;三是人物有时针锋相对、有时冷嘲热讽、有时暗自垂怜、有时感慨万千的文言文对白,不仅体现了该剧的思想性,还造就了经典的“甄嬛体”,它出自于编剧对人物性格的深度揣摩和心理变化的细微想象,是这部戏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大环境、没有思想呈现、没有丰富的素材辅佐,这部电视剧恐怕就要香销玉减了。由此可见,劳技课堂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元素和因素,如何在现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之上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例子带给我们不少的启迪。
且行:找准课堂教学关键点
笔者曾执教浙教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第2课《花瓶》,这是一节编织课,是在第1课制作了纸绳工艺花后的一个衔接,同时也与之形成作品组合。本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通过“技巧大比拼”、“最佳拍档”、“十佳竞选”等趣味性的环节开展知识讲解和实践制作,使学生掌握花瓶的设计和制作技巧,对花瓶的形状、色彩、装饰图案等有所创意,培养他们扎实的纸编基本功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合作能力,增强审美意识
和为生活空间布置的能力,使他们热爱生活、乐于实践。笔者以“以生为本”作为教学基本理念,撷多种教学策略且尝试“淡墨作画,浓墨补白”,找准课堂教学关键点,以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劳技课堂教学效率。
1.“任务情境化”——找准情感触发点
【教学片段描述】
师:上节课我们同学制作了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纸绳花,并且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