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探讨 】是由【xinyal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探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从业的重要渠道。本文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开设、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内容;案例教学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中国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污染较严重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使本来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努力增强我国高校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环境规划与管理能力显得十分迫切。“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中规定的环境工程专业8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相结合的产物[1]。因此,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课程体系适当调整学习内容。另外,现有的课程教学往往忽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同时,环境规划与管理能力的提高,也是环境规划与管理已成为环境类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使学生比较全面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问题。
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内容相当丰富,涵盖了“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环境质量评价”等相关课程的内容,涉及政策、法规、制度、标准以及管理体系、技术方法等相关知识,内容繁多[3]。面对文理结合的教学内容,只有把枯燥无味的理论讲生动,把方法案例讲透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应当根据课程体系相关的开设情况与专业自身的特点补充或删减。“环境规划学”与“环境管理学”中各自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特别是管理学中的基础理论,应当结合“环境规划学”所涉及内容来讲授,比如,环境系统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承载力、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等。在大气、水环境规划中,预测方法与“环境质量评价”中污染物的浓度预测重复,应当结合课程体系,原则上不讲,但是应当注意到,特别是大气预测模型,自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22)颁布后,污染物浓度的预测已经可以用计算机进行估算模式或进一步预测模式实现。但作为系统知识的学习,大气质量预测模型中最基础的箱式模型和高斯扩散模型应当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实现与“环境质量评价”的互补。
另外,由于各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类专业组建的学科基础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讲课内容有较大的差别,在讲授时,应当考虑自身的专业特点选择性地重点讲解,比如,农业院校应当注重农业环境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生态保护规划的讲解。
二、注重学生环境数学分析能力的提高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一门与环境数学分析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特别是环境规划中的预测、优化、决策部分,需要用到环境数学分析的相关理论与知识,应当利用环境类专业学生数学基础较好的优势,结合实例提高他们的环境数学分析能力,要让他们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同时还能提高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兴趣。目前一些教材或专著介绍的技术方法很多,由于篇幅、内容的限制,要么缺乏相关求解的方法介绍,要么只有模型求解的数值方法和解析方法,甚至只有模型框架,对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同学来说缺乏完全理解这些方法的数学基础,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时间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层次分析、灰色系统预测、环境模糊聚类、模糊综合评判等,需要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规划数学模型的掌握。由于大部分系统模型属于技术与方法支持一章,如果放在一起灌输给学生,可能不利于他们对这些数学模型、分析方法的掌握,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可以把这些模型放在其他章节后面,作为案例来讲授,特别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可以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理论讲授带到他们更感兴趣的案例应用中来。
三、适当开设实验,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
环境规划与管理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简单的技术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要求,为了适应区域环境符合系统时变、高阶、复杂的特点,现代系统工程方法、计算机技术、“3S”技术逐渐在现代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定量计算的要求增高,计算难度增大,数据量增多,采用传统的数学计算已经不能满足科学计算和绘图的需要。因此,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在环境规划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借此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或者用于毕业设计、数学建模。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的上机实验或者计算机操作演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预测、优化、决策中,比如前面提到的相关数学模型,相应的计算已经可以通过DPS软件进行计算,对于具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同学鼓励他们自学Matlab软件来实现模拟、预测和优化。另外,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技术方法与支持中,环境仿真系统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系统动力学软件如Vensim,也是学生应当学习和了解的软件。
环境规划图件在任何一个实际的规划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一定的绘图能力,对学生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AutoCAD和Photoshop软件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随着“3S”技术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需要利用Erdas和ArcGIS软件对规划区域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和绘制专题图。
通过实验课的开设,使学生熟悉掌握软件的使用,巩固环境数学分析能力,掌握绘图技能,突出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四、注重案例教学,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可以把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实证精神,培养学生发现、提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一些案例教学实践表明,经典教学案例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4]。环境规划与管理也是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与以后部分学生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注重案例教学,并与毕业论文设计结合,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