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配电网混合线路测距新方法 】是由【wz_19861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配电网混合线路测距新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配电网混合线路测距新方法
标题:配电网混合线路测距新方法
摘要: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配电网的安全和稳定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准确测量配电网中的线路长度对于管理、维护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线路测距的新方法,结合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光纤周期性布置技术,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通过实现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测距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配电网,混合线路,测距,无线传感器网络,光纤布置技术
1. 引言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电能传输和分配的重要任务。为了保证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准确测量配电网中的线路长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的线路测距方法依赖于工程测量或人工测量,存在测量效率低、误差较大和不适合实时监测等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线路测距的新方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 混合线路测距方法的原理
混合线路测距方法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光纤周期性布置技术相结合,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初始线路长度的估计值,然后利用光纤布置技术进行周期性测量,以实现线路长度的准确测量。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多个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每个节点都具有感知、通信和计算能力。在该方法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被用于获取初始线路长度的估计值。传感器节点被布置在配电网的关键位置,通过测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根据电力传输定律进行计算,得到初始线路长度的估计值。
光纤周期性布置技术
光纤是一种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的传感器,可在电力传输过程中进行线路长度的实时测量。在该方法中,光纤被布置在配电网的主要线路上,并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布置。通过向光纤发送光脉冲,测量光脉冲的传播时间,可以计算出光纤上每个周期的长度变化,进而得到线路长度的准确值。
3. 混合线路测距方法的实现
为了实现混合线路测距方法,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部署
根据配电网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节点布置位置,并安装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应能够测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并能够进行数据通信。
初始线路长度的估计
通过测量传感器节点获取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根据电力传输定律计算初始线路长度的估计值。具体计算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光纤布置和周期性测量
根据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合理布置光纤,并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布置。通过向光纤发送光脉冲,测量传播时间,并计算出每个周期的长度变化。将这些长度变化与初始线路长度的估计值相结合,即可得到线路长度的准确测量结果。
4. 结果与讨论
通过在配电网中实施混合线路测距方法,可以得到准确的线路长度测量结果。与传统的工程测量或人工测量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测量效率高、准确性高和实时性好等优点。例如,在实时监测配电网中的线路状态时,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的初始线路长度估计值,结合光纤周期性布置技术提供的实时测量结果,实现对线路长度的准确监测,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维护。
5.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线路测距的新方法,通过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光纤周期性布置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配电网中线路长度的准确测量。该方法具有测量效率高、准确性高和实时性好等优点,对于配电网的管理、维护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以提高其适用性和推广性。
参考文献:
[1] An, J., Jeon, G., & Lee, J. G. (2012). Development of remote control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in smart grid.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59(11), 4404-4413.
[2] Huang, X., Chen, Q., & Wang, Y. (2017). A data-driven approach to dynamic estimation of distribution line parameters for smart grids.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8(6), 2837-2848.
[3] Chen, S., & Sahinoglu, Z. (2018). Smart grid asset management by using compressed sens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9(2), 18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