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国际热点问题
焦点问题
主权
政权
话语权
冲突层次
双边
内部
多变
表现方式
冷战热战
革命
博弈
热点地区
亚太
中东
全球
表现内容
安全稳定
民主革命
依存合作
热点一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安全
朝鲜半岛历史
朝鲜战争(抗美援朝)
朝韩现状(共7千万人口,22。2万平方公里)
风波不断的朝核问题
NPT—《不扩散和武器条约》,
第一次朝核危机
1993年3月朝鲜退出NPT
1994年6月朝鲜退出国际原子能机构
1994年10月朝美签《核框架协议》
第二次朝核危机
2002年11月美国停止向朝鲜提供作为燃料的重油
2003年朝鲜退出《不扩散和武器条约》,但表示无意开发核武器
朝核问题现状
2005年2月朝宣布拥有核武器
2006年7月朝鲜试射导弹
2006年10月朝鲜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
2009年朝鲜成功发射通信技术卫星
2012年4月朝鲜发射卫星失败
2013年2月成功进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
2013年3月朝鲜宣布《朝鲜停战协定》无效,全国进入准战争状态
2013年5月22 日金正恩特使访华
2013年 8月19日—30日美韩联合军演,朝方低调应对
(五)朝鲜打“核牌”的缘由
1. 经济方面——经济困难
2. 军事方面——自保(美日,美韩同盟的威胁)
3. 政治方面———正常国际地位
朝鲜核问题的症结所在及解决途径
症结:
关于美朝双方进行对话的先决条件(和平协议—弃核)
关于朝鲜“安全保证”的形式问题(协议—声明)
关于多边会谈和双边会谈的关系问题(双边—多边)
解决路径
1. 武力手段
六方会谈(朝中韩美日俄)
第一轮(2003年8月27日—29日)
达成四点共识:和平解决、无核化、分阶段、各方保持对话
第二轮(2004年2月25日—28日)
《主席声明》, 公开、灵活、冷静
第三轮(2004年6月23日—26日)
渐进方式,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
第四轮(2005年7月26日—9月19日)
《 共同声明》
第五轮(2005 年11月9日——2007年2月13日)
“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的原则《》
第六轮(2007年3月19日—2007年10月3日)
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
(重点)东北亚安全局势展望
积极因素
朝韩问题在可控范围内
朝鲜政局基本保持稳定
美国希望保持东北亚地区稳定
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已成共识
不确定因素
朝鲜国内的稳定发展
朝韩关系的改善(天安号事件延坪岛事件)
美日韩战略同盟的发展
七、(重点)东北亚地区对中国的战略价值
3. 发挥大国作用和地区影响力的重要舞台
朝鲜核讹诈的目的:解决国内政治经济问题
美国的态度:不谈判,不做交易
中稳定;政治外交手段解决;维持半岛无核化
热点二中菲黄岩岛问题
一、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颁布
90年代前菲地图还未将黄岩岛划入其国土
黄岩岛地理位置:
天然的避风港;处于航海线上;物产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