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2025年三峡教案教案推荐.docx

格式:docx   大小:37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三峡教案教案推荐.docx

上传人:森森 2025/2/15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三峡教案教案推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三峡教案教案推荐 】是由【森森】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三峡教案教案推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三峡教案教案推荐
三峡教案教案推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三峡教案教案推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教案教案推荐1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5、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三峡教案教案推荐2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清幽秀丽的景色,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的山河的感情。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峡,何谓峡?两山夹水的地方,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那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我们的导游——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去神游一番,去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准备好了吗?那去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环境,先看一段有关三峡风光的短片。










  (屏显:三峡风光[配乐])
  老师解说: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三峡全长192公里,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奇景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给了古今诗人无限的笔意和灵感,诗仙李白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走进三峡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过渡:说三峡的景美,其实郦道元的文字更美,理学大家朱熹说,读书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须读的字字响亮。
  。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若有把握不准的字音,可以对照注释上的读音或是借助字典,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请一个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点评。
  ,品味三峡的美
  (1)过渡:文章不厌千回读,但为什么三味书屋里的孩子,读的人声鼎沸,还是觉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呢?因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看来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除了读我们还要理解其中的意思。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疏通文义,小组讨论时,采用每人轮流说一句的形式,如果小组讨论中发现有争议的地方用圈注出来,待会我们在全班交流。
  (时间5分钟)










  (2)过渡: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我仿佛已经看见思想与思想碰撞的火花了,一起来看这几句?有疑问吗?(两段文字)
  ?
  山水
  ?
  山的特点:长、多、高峻
  水的特点:盛大、清澈、激荡、迅疾
  过渡:耳听为虚、眼见实。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想不想亲眼见见三峡的山、水呢?(一组山、水的图片)
  是的,三峡的山是美的,老师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三峡的美,美在……”这个句式造了一句描写山的句子,看了以后,你能不能也仿照老师的样子,用这个句式说一句有关水的句子呢?
  例:三峡美,美在山。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过渡:山是高峻的,水是盛大、迅疾的,那读山的时候如何读呢?
  山:静,读的舒缓
  水:动,快、声音大些、有气势
  (一泻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让人感到豪气万丈)
  我们说男孩子要象山一样伟岸,女孩子要象水一样灵动,我们请男孩子读山的部分,请女孩子读读水的部分。
  过渡:除了写山、写夏水之外,还写了三峡的其他季节的景色,一起来看一下,请一个同学口头翻译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特点?
  幽美给人一种色彩斑斓、欢快明朗的感受
  ?
  轻松、平缓、稍稍明快点
  ,特点?
  肃杀、悲凉、寒气透骨
  ?
  慢、低、哀伤
  过渡:摄影家们对美感悟是敏感的,他们用照片及时的'记录了这一切,春冬之时和秋景的照片老师也有,要看吗?
  3、三读课文,领悟三峡的美
  过渡:有位伟人说过,一起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模仿来的,尽管我们从理论上知道如何读了,但我们还要谦虚一下,先取取经,听听人家是如何读的?
  (学生评价)想模仿吗?
  请学生准备一下,教师为其配上音乐,学生评议,教师总结。
  三、感悟三峡
  过渡:“知者乐山,仁者乐水”,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水
  现代作家刘白羽在《长江三峡》中描写三峡的水“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旋涡。船从旋涡中冲过,只听的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我觉得:这里应该补充三峡中描写水的句子:才有比较










  两组描写水的句子,你喜欢那一组为什么?
  四、总结本课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中我们还要善于总结,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现在就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三峡的山险峻壮丽,三峡的水清澈迅疾,三峡山美水美,然而在我们祖方公里土地上三峡仅仅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山有这么多美丽的水,我们爱三峡,更爱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
  好,本节课就暂到这里,谢谢。
  来看看我们的作业。
  五、布置作业
  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三峡教案教案推荐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
  早晨:清新而明净明朗
  中午:热烈
  下午:平静、轻缓
  夜:沉沉欲睡惊醒
  3、朗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三峡教案教案推荐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物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文章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物的。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过程: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三峡吗?三峡的壮丽风光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歌咏它,古有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商隐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今有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文,更增添了三峡的美。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又是何等的壮丽。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在《水经注·江水》中对三峡的风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解题
  ⒈引导学生看“阅读提示”和注释①。
  ⒉简介作者及作品。
  郦道元(466—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有《水经注》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