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护理措施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护理措施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护理措施
一.跌倒的定义
跌倒是指平地行走时摔倒在地活从稍高处摔倒在地的现象,是老年人最常见
的问题之一。流行病学显示,欧美等国每年有35% 以上的老年人跌倒1 次或多次;
跌倒在65 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排序中,位于第六位。
老年人跌倒多数发生在室内,主要是浴室,卧室和厨房内;少数发生在室外,
主要是街沿和台阶处。老年人跌倒后轻者可并发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脱臼等,
重者可出现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甚至丧失生命。
二.护理评估
(一)危险因素
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很多,可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内因 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骨骼系统三者协调作用共同维护机
体姿势的稳定性。凡是能影响这一功能系统中任一环节的任一因素,均可能
破坏机体内在的稳定性,而成为诱发跌倒的内因。
(1) 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功能
减退,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下肢肌力量减
弱,而易发生跌倒。
(2) 凡是能导致老年人步态不稳,平衡功能失调,虚弱,眩晕,视觉或意
识障碍的急慢性疾病均可能诱发跌倒。
1)心脑血管疾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心脏
病,脑血管缺血性疾病,颈动脉窦过敏等。
2)神经系统疾病:痴呆症,帕金森病,癫痫,周围神经病变等。
3)骨关节疾病:颈椎病,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运动器官损伤或
畸形等。
4)感官系统疾病: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动脉阻塞,急性迷路炎,梅
尼埃病等
5)其他:身体虚弱,贫血,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
(3) 药物因素:研究发现 50% 的老年人跌倒与用药不当有关。由于对药物
敏感性和耐受性的改变,老年人服用镇静催眠药,麻醉药,镇痛药,
抗焦虑药,抗抑郁药,降压药,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利尿剂
和降血糖药时,其神志,精神,视觉,血压,步态和平衡功能易受到
影响,而发生跌倒。在所有药物中,以抗抑郁药物引起跌倒的危险性
最大。此外,饮酒过量也是老年人跌倒的常见诱因。
(4) 心理因素: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和精神状态与跌倒的发生有关。老年人
由于某些原因如疾病或用药出现认知障碍,或存在不服老,不愿意麻
烦他人而勉强为之,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时,跌倒的危险性明显
增加。
2.外在因素
(1) 环境因素:老年人因步态不稳,平衡,移动功能差,许多习以为常的
环境因素均可能诱发其跌倒。
1)地面因素:地面过滑,潮湿,不平,地毯松脱,不平整,过道有障碍
物等。
2)家具及设施: 室内光线过暗或过强, 楼梯缺乏扶手, 台阶高度不合适, : .
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边界不清晰,坐椅过高或过低,睡床高度不合适或床垫过于松软,坐
便器过低,无扶手,家具不稳,摆放不当等。
3)穿着情况:鞋的尺寸,大小不合适,鞋底不防滑,裤腿或睡裙下摆过
长等。
4)其他:拐杖等辅助用具不合适。
(2) 与老年人活动状态有关的危险因素: 大多数老年人跌倒发生于行走或
变换体位时,少数发生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较大危险性活动(如爬梯
子,骑车)时。
(二)健康史
1.本次跌倒史 询问老年人跌倒的时间,地点,方式,以及跌倒时所处的活
动状态;跌倒前有无饮酒或服用可疑药物,有无头晕,头痛,心慌,气
短,胸痛,感觉障碍,肢体无力,共济失调等先兆症状;跌到后有无意
识丧失,受伤和大小便失禁,能否站立,处理方式,有无目击者等。
2.既往史 重点了解老年人既往是否发生过跌倒,跌倒的次数及情况,有无
害怕跌倒的心理;有无与跌倒有关的疾病及其诊治情况;有无使用可引
起跌倒危险的药物。
(三)身体状况
老人跌倒后可并发多种损伤, 如软组织损伤, 骨折, 关节脱位和内脏器官等。
跌倒时的具体情况不同, 表现则不同。 若跌倒时臀部先着地, 易发生髋部股骨颈
骨折,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不能行走或跛行。若跌倒时向前扑倒,易发生股骨
干,髌骨及上肢前臂骨折,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破损和功能障碍。若跌倒时头
部先着地, 可引起头部外伤, 颅内血肿, 当即或在数日甚至数月后出现脑出血症
状。
因此,体检时要全面,检查其意识和生命体征,随后进行全身检查,包括头
部,胸部,脊柱,四肢和骨盆,皮肤及神经系统,尤其应重点检查着地部位,受
伤部位以及常见受伤部位。
(四)心理-社会状况
1.心理状况 跌倒造成的严重后果,使老年人产生对再跌倒的恐惧感,这种
心理使其不敢再活动或活动时随意抓住保护自己,导致更易跌倒,如此
往返形成“跌倒—丧失信心—更易跌倒”的恶性循环。
2.社会状况 跌倒引起的身心损伤以及继发的并发症,导致老年人活动受
限,生活需要照料,医疗费用增加,加重了老年人自身,家庭和社会的
压力和负担。
(五)辅助检查
根据需要行影响学和实验室检查, 以明确跌倒造成的损伤和引起跌倒的疾病
或潜在性疾病。如跌倒后可疑并发骨折时,行 X 线检查;可疑并发头部损伤时,
行头颅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如可疑跌倒是糖尿病引起,可予检测血糖。
三.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有受伤的危险 与跌倒有关
2.恐惧 与害怕再跌倒有关
3.疼痛 与跌倒后损伤有关
4.自理缺陷 与跌倒后损伤有关
四.计划与实施
跌倒的处理原则:发现老年人跌倒后,应将其就地置于平卧位,检查意识, : .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脉搏,呼吸和血压,询问自觉症状,作出正确判断。若情况严重,立即拨打
急救电话。须注意,情况不明时,勿随意移动老人,以免加重病情。
(一)跌倒的预防措施
1.评估老年人的活动能力 通过“止步交谈”现象的观察,平衡功能的测试
及跌倒预测指数等多项检查,筛选出易跌倒的危险人群,帮助其分析可
能的诱发因素,提出预防措施,并将其分等级标记,以便于外出时得到
防护照顾。
2.改善居住环境
(1) 布局:房间布局简洁,家具稳定,摆放适当,卫生间靠近卧室,紧
急用的电话号码,,电话机或远距离警报器方便,易取。
(2) 地面:平坦,无水,不滑,避免打蜡,卫生间洗手盆,浴缸,坐厕
周围及厨房水池附近铺设防滑砖,防滑胶布或防滑垫。
(3) 通道:走廊宽阔,无障碍物。
(4) 楼梯:设置扶手,台阶平整无破损,高度合适,上下台阶分明。
(5) 照明:开关方便,老人易触及,室内光线充足且分布均匀,不闪烁,
尤其是浴室,卧室和楼梯处。
(6) 卫生间:安设高度适宜,有扶手的坐便器。
(7) 睡床:床单元高度和床垫的松软度适宜。
3.指导日常生活
(1) 穿着:衣裤鞋要合适,不穿过长,过宽会绊脚的衬衫,长裤或睡衣。
走动时尽量不穿拖鞋。穿拖鞋,裤,袜时坐着进行。
(2) 行动与活动:走动前先站稳再起步;小步态的老人,起步时腿要抬高
些,步子要大些。 变换体位时动作要慢, 日常生活起居做到 “3 个 30s”,
即醒后 30s 再起床,起床后 30s 再站立,站立后 30s 再行走。避免从
事重体力劳动和危险性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不要再人多的地方走动。
进行日常活动时要有人照顾,外出时要有人陪同。活动不便者,可使
用安全的辅助工具如轮椅,助步器等。有感知障碍者,可佩戴老花镜
和助听器。
(3) 使用坐便器的方法:双腿站稳,双手把住扶手,然后缓慢下蹲身体。
(4) 跌倒后起身的正确方法:先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再匍匐向前爬行,
慢慢移到坚实可支撑的平面并向上引伸。
(5) 夜间安全防范:反应迟钝,有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人,最好在睡前将
便器置于床旁。 意识障碍, 身材高大或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的老年人,
睡眠时可在床边加床档。发现老年人睡向床边时,即使将其推向床中
央。
4.运动锻炼 规律的运动锻炼可减少 10% 的跌倒发生率。运动锻炼的形式可
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活动能力和个人兴趣选取,如散步,慢跑,太极拳,
平衡操,运动操等。
5.重视相关疾病的防治 积极防治可诱发跌倒的疾病,如控制高血压,心律
失常和癫痫的发作,以减少和防止跌倒的发生。
6.合理用药 避免给老年人使用易引起跌倒危险的药物,若必须使用,尽量
减少用药的种类和剂量,缩短疗程,并在用药前做好宣教,如告诉服用
镇静催眠药的老年人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
7.心理护理 通过教育,使老年人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克服不 : .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服老,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在力不能及时主动向他人求助,以减少跌
倒的发生。
8.健康指导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向跌倒高危人群,家属及照顾者讲授跌倒
的危险因素,不良后果及防治措施。教导老年人定期体检,及时治疗相
关疾病,不乱用药物,少饮酒。指导家属及照顾着给予老年人充足的时
间进行日常活动,不要催促。
9.对住院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护理 为预防住院的老人跌倒,除做到以上措施
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老人的一般状况,既往有无跌倒史,是否存在跌倒的危险因
素
(2) 对于有跌倒倾向的老人,在其床头牌或护理病例上作醒目标记,
建立跌倒预防记录单,帮助其熟悉病房和周围环境,并采取必要
的安全措施。
(3) 对于特殊的老人,给予特别照顾。如将糖尿病老人的床位设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