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本章内容:
宏观经济学简介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流程(流量循环)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简介
宏观经济学要关注的问题
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
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森林与树木”
看不见的手
每个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亚当·斯密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和发展:
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按古典经济学理论,政府不应干预经济,“看不见的手”没有发挥作用。
美国的两任总统:胡佛、罗斯福两种不同的执政纲领。
J ·凯恩斯(Keynes),一个新的经济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的经济学是针对古典经济学(即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
一、凯恩斯反对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市场出清,并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观点,认为随着经济的繁荣,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会起作用,使得资本主义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二、他对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提出了批评,指出,从宏观经济来看,货币对实际经济变量是有巨大影响的;三、他提出了一整套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理论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产品市场均衡
产品-货币市场均衡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理论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问题
通货膨胀与失业
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
基本知识和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政策
进一步理论和政策
动态宏观经济理论
8
GOVERNMENT:宏观经济学中的政府
一个普遍的公众信念是:
政府有责任维持一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的经济,并为经济增长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在美国的《充分就业法》中:“运用所有可行的手段促进最大的就业、产量和购买力,是联邦政府的持续不断的政策和责任”
对这一信念,存有争议
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微观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适用于微观经济学原理的不一定适用于宏观
节俭是美德吗?
储蓄越多越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