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格式:pdf   大小:1,07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5/2/15 文件大小:1.0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 的一项是( )
...
A.坍 塌( tān) 称职( chèng ) 澄澈( chéng ) 怪诞 不经( dàn )
. . . .
B.滑稽 (jī) 较量(liáng ) 贮蓄(zhù ) 拈轻怕重( niān)
. . . .
C.庇 护( bì ) 蜷伏( quán ) 蹒跚(pán ) 随声附和 (hè)
. . . .
D.一霎 (chà) 气概(gài ) 叮嘱(zhǔ) 杞人忧天( qǐ)
. . . .
2.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 的一项是( )
...
A.匍匐 头衔 决别 骇人听闻
B.絮叨 热忱 瘫痪 大相径庭
C.余晖 嘹亮 飘缈 畏罪潜逃
D.纯粹 殉职 怅然 翻来复去

二、名句名篇默写
3.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人生如一叶扁舟羁旅漂泊,旅途中,亲情、友情贯穿其中。关于亲情,诗人王湾用
“① ? ① ”(《次北固山下》),在典故运用中抒发对亲人的深切眷恋;李商隐则以诗句
“① , ①”(《夜雨寄北》),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关于友情,李白用 “夜发清溪
向三峡, ①”(《峨眉山月歌》),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情感,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之情;李白以 “① , 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将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
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 在交友上,曾子也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① ?
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章》 )进行了反思。


三、选择题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 的一项是( )
...
①服饰往往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尚,历史上大规模的服饰变化大多与文化思潮紧密相关。
①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潮服饰应运而生。
试卷第 1 页,共 8 页 : .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①近年来,伴随文化自信日益增强,大众就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已形成广泛共
识。
①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构建视觉系统,回应并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
①国潮服饰以人们对中华美学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以当代国际流行风尚为基础。
A.①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①

四、综合性学习
5.如果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揭晓为契机举办 “文学部落 ”综合性学习
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以下是小语在黑板报上用到的一则材料,请你帮他给材料拟个标题,要求不超过 25 个字。
标题: ______
浙江桐乡乌镇,作家茅盾故里, 小桥流水依旧, 江南古镇焕新。 11 月 19 日晚, “2023
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时隔 15 年之后,这一
具有崇高荣誉的文学奖项, 再次回到茅盾的故乡颁奖。 这也是一次中国文学的“归乡”之旅。
文学是精神的故乡。 1933 年,茅盾发表的长篇小说《子夜》 ,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现实
主义作品的代表。 《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人世间》……自 1981 年以来,遵从茅盾遗愿设
立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描摹社会现实的广度与深度, 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特殊的重要的分量,
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星空中熠熠闪光。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雪山大地》《宝水》
《本巴》《千里江山图》《回响》 ,是新时代文学对于广阔社会现实的书写和回应。
——《人民日报》
(2)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阅读情况,小语作为小组代表,对中学生喜爱阅读的图书种类
进行了调查。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请你帮他总结调查结果,然后就 “如何改变当前中学
生的阅读现状”这一问题提出两条建议。

试卷第 2 页,共 8 页 : .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调查结果:
建议:
(3)“文学部落 ”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后, 小语的妈妈仍然反对他阅读课外书籍, 小语该怎样劝
说他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 100 字)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香喷喷的槐花饼
董国宾
①每年的四、五月份,槐花、榆钱挂满枝头,一树树的真是喜人。每到这时,我的思
绪都会走到岁月里去,一遍又一遍地想起母亲做的香喷喷的槐花饼。
②我的家乡在农村,村旁有一处水湾,祖祖辈辈就在这里生活。每年一开春,春水开
始回暖,春草刚刚爬上斜坡,从这时起,年幼的我就天天盼着槐花开、榆钱一串一串地缀在
枝头上。因为家里穷,没什么好吃食,季节赐予的美味就在我心里扎了根。 那时我家院子里
种了两棵刺槐树,院外还有三棵,屋后还长着一排。每天太阳一出来,我就迎着阳光抬头往
树上看。小鸟叽叽喳喳在树上叫,就是不见槐花开出来。 我天天都想吃上槐花饼,盼得好心
焦。 别的园子里都已繁花落尽, 河边弯柳也褪去风骚, 槐树才赶在春天转身离开之前开出花
朵来。这一开,村落里像下了一场雪,院子里也便有了月光落地的声音。槐树终于开花了,
一树树小白花都串成了串,三五串扎成一捆,拥拥挤挤挂在枝条上,整个村子白莹莹的,像
悬挂了无数的小灯盏。
③收获槐花的时刻,全家老少齐上阵,我家采摘槐花的场面真是热闹。母亲拿了梯子
往树下一放, 父亲脚一蹬就爬上去,在头顶上挥舞着绑在长杆上的镰刀, 一大串一大串的槐
花应声落下来, 一会儿工夫就白了一地。 我和弟弟赶忙拾进筐里, 奶奶也过来帮忙,还不停
地说:“今天就给你们做槐花饼吃。”我和弟弟早就盼着吃槐花饼,一听到这,就更来劲了。
捡拾槐花的快乐真是妙不可言! 树梢上的槐花最难采摘, 父亲爬树像个猴子, 一眨眼就蹿到
了树顶。 他除了干好手里的事, 还大呼小叫地指挥我们做这做那, 像是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大
事情。每采摘下来一大串槐花,父亲都会呵呵地笑个不停,还不住地说:“看,能做一盘菜
呢。”这是个收获喜悦的季节,我们家会很开心地忙上一阵子。
④母亲动手做槐花饼了。我和弟弟在院子里疯玩上一阵子,然后钻进厨房,充满期待
地待在那里。母亲先把新鲜的槐花小心地捋下来, 清洗干净;接下来入锅焯水,取出后挤干
试卷第 3 页,共 8 页 : .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水分放进面盆;然后打入两个鸡蛋,加入简单的调料,拌上面粉,加入适量水,用力揉,直
到揉成一个大的面团。 母亲把揉好的面团分成拳头大小, 在面板上一个个擀成薄饼, 下面就
要煎槐花饼了。
⑤嘴馋的我在厨房里东瞅瞅西看看, 想象着槐花饼出锅的样子, 小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锅里的油烧至八成热, 母亲利落地把饼放进去, 扑鼻的香味一下子冒出来, 当煎至两面金黄,
一个个槐花饼就出锅了。 槐花饼香喷喷的,又酥又软,真是解馋,直吃得我的小肚子圆鼓鼓
的。吃了一顿难得的好饭,我的心思还没了,拿了一个槐花饼就跑出去,在土堆上一边和小
朋友玩耍,一边将槐花饼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槐花开了,村子里家家都做槐花饼,小朋友
和我一样,每人手里拿着一个,一口口吃得真香。
⑥槐花的吃法很多,蒸槐花、凉拌槐花、槐花饺子、槐花丸子和槐花汤,这些吃法和
槐花饼一样,做起来也不复杂,那时母亲天天给我们做, 我们像过年一样开心和快乐, 村子
里家家户户也沉浸在一片喜悦中。
⑦明媚的阳光中,眼前又是一树树槐花白。这宛若梦幻般的槐花,一下子又把乡下的
旧时光呈现出来。过往的日子里,生活虽然艰苦, 但吃着母亲做的槐花饼, 童年就充满了无
限的快乐和向往。
(选自《石家庄日报》 ,有删改)
6.请按照时间顺序,简要梳理文章围绕“我”和“槐花”写了哪几件事。
7.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 ①段画线句是如何表现母亲做槐花饼的情景的。
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首段提及“每年的四、五月份,槐花、榆钱挂满枝头 ”的作用。
9.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简要分析结尾 “槐花饼 ”的意蕴。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的冬天
翟传海
①傍晚时分,成群的玉蝶从昏暗的天空蜂拥而下,扑簌簌,纷纷扬扬。不大一会儿,
天地间白茫茫不辨东西。
②第二天清早起来,天地间已是银装素裹,浑然一体。自小时候起,我就喜欢一个人
在漫天风雪中, 静静地踏着碎琼乱玉,不思不想,顶风迤逦而行。耳畔有雪花窸窸窣窣的飘
落声,一如晚风吹过草叶, 细碎、零乱却悦耳动听。 脚下踩踏着晶莹的厚雪,“咯吱、咯吱”
就像响在你的心头。一会儿,浮躁的心就变得空灵、澄澈和平静了。漫步间,伸手掬一把雪
试卷第 4 页,共 8 页 : .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久久握在手中, 感受它带给肌肤的彻骨的清凉。 雪地上留下的深浅不一的足印, 可以让你看
到生命存在着真实的重量。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愉悦中,让你的身心轻松通泰。
③小时候我没有贴身内衣,冬日早晨棉袄、棉裤直接贴身穿,冰如盔甲,需要母亲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