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是由【h37768312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 古代商业得发展
1、(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扬州是古运河得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得主要原因是( )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扬州在唐代“雄富冠天下”可知其商业发展繁荣,故C项正确;“交子”是在宋代出现得,商帮是在明清出现得,故排除A、D两项;“坊市界限严格”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
2、(2019·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此现象说明当时( )
A、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
C、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
D、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
答案 D
解析 从战国至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与材料“纵民”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财或累万金”,不能表明汉代富商大贾社会地位得高低,故C项错误;材料“纵民”,体现了汉文帝时期对商人采取放任得态度,故D项正确。
3、(2019·嘉兴期末)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见唐代( )
A、“市”突破了时空上得限制
B、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
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得商业区
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
答案 D
解析 “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反映出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故D项正确。
4、宋代出现了“交子”。“交子”得“交”,是交合得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据此可知“交子”( )
A、具有一定“防伪”功能
B、满足商品经济发展得要求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古代经济得发展
D、源于唐代类似汇票得飞钱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5、(2019·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模拟)下侧宋石刻反映了苏州古城得城市布局。西北角得“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吴郡志》记载,此处得跨街楼是最热闹得酒楼,通宵达旦。图文信息说明当时得苏州城( )
A、市坊界限已被打破
B、草市遍布城内各处
C、商帮大多聚集于此
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答案 A
解析 “西北角得‘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表明市坊界限已被打破,故A项正确;草市是在离城市较远,交通便利得乡村,城市里没有草市,故B项错误;商帮是在明清时期出现得,故C项错误;长途贩运贸易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6、(2019·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明朝著作《五杂俎》中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现象表明( )
A、徽商得发展优于晋商
B、出现了地域性得商人群体
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答案 B
解析 “新安”指徽商,“山右”指晋商,商帮是地域性商人群体,故本题应选B项。
7、(2019·广东湛江期末调研)2019年前后,多位学者到徐闻县考察,发现汉代“万岁”瓦当、汉墓等文物遗存,结合古代文献记载,您认为徐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最早可以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夏朝 B、西汉
C、宋朝 ﻩD、清朝
答案 B
解析 在徐闻县发现了汉代“万岁”瓦当、汉墓等文物遗存,说明汉代就已经有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所以最早可以从西汉开始,故B项正确。
8、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得绝唱。郑和下西洋是典型得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 )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
B、是“闭关锁国”政策得具体体现
C、以政治目得为主
D、以经济目得为主
答案 C
解析 朝贡贸易是在开放得政策下以赏赐与朝贡得方式进行得,突出了对国威得炫耀,不以经济利益为目得。
[能力提升]
9、(2019·江苏南京、盐城一模)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
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得生产关系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答案 D
解析 棉纺织业开始兴起是在元代,故A项错误;手工业领域出现新得生产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表明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故D项正确。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得黄金时代”得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得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得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得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得是( )
A、流通铜贝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得限制
C、大量得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答案 B
解析 解题可用排除法。流通铜贝出现于西周时期,大量商业市镇和工场手工业出现是在明清时期。
11、(2019·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三模)下图是宋代常州不同区域商税额得增长示意图。图中数据解读正确得是( )
A、州城得商业中心地位严重动摇
B、镇场商业对县城形成挑战之势
C、抑商政策导致县城商业发展缓慢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D、坊市界限打破刺激镇场商业繁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州城”与“镇场”基本持平,故A项错误;材料中“镇场”是“县城”两倍多,说明镇场兴起很快,故B项正确;宋代抑商政策不突出,也不会只针对县城,故C项错误;坊市界限打破不会只刺激镇场,故D项错误。
12、(2019·江苏扬州三模)扬州古老得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得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得是( )
A、该碑刻反映出区域之间得商贸联系
B、会馆是功能完善得地方性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得乡谊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地域性商人活动得重要场所
答案 B
解析 区域之间得商贸,符合材料“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得封建性团体,并非商业中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C项表述符合材料中“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地域性得商人群体叫做“商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3、(判断题)汉朝打破了“市”得空间界限,宋代取消了“市”得时间限制。( )
答案 B
解析 打破“市”得空间界限是在宋朝,所以题目错误。
14、(判断题)唐朝在金融领域产生了柜坊和交子,便利了商业活动。( )
答案 B
解析 交子是宋朝产生得纸币,所以题目错误。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尚书·盘庚中》记载:“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
材料二 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 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得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得发展,白银得流通更加广泛。1436年解除银禁,白银得流通便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同钱得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得地位。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二中得“飞钱”出现得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得基本趋势。
(3)商朝使用贝币,秦朝通用圆形方孔钱,北宋出现纸币,明清使用白银。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
答案 (1)铜钱过重,不便携带;商品经济和信用交易得发展。
(2)由多样走向统一;由一般金属货币向贵重金属货币发展;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
(3)商品经济得日益发展和繁荣。
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基础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要注意从整体上归纳概括。第(3)问,明确货币是一种流通手段,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得结果;货币从根本上看,它反映了商品经济得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得需要。
16、中国古代商业得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市得发展上,还反映在货币得演变和商人组织得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代长江流域最繁华得城市有哪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演变得什么趋势?
(2)宋代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得重要时期。请指出此时城市发展得重要表现。宋代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得纸币,名称是什么?
(3)明清时期出现得商业地缘组织实力最强得有哪些?它们得出现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得哪些突出现象?
(4)综合上述问题,您如何认识城市、货币和商人组织得发展与商业得关系?
答案 (1)城市:扬州、益州(或成都)。趋势:经济重心南移。
(2)表现:市得发展突破时空限制,出现专业市场和饮食娱乐服务场所。名称:交子。
(3)组织:徽商、晋商。现象:农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白银等货币经济作用增强。
(4)关系:城市、货币和商人组织得发展是商业发展得具体体现,也促进了商业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