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到十堰参加三线建设.doc

格式:doc   大小:34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到十堰参加三线建设.doc

上传人:fangjinyan2017021 2018/2/27 文件大小:3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到十堰参加三线建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到十堰参加三线建设
李英权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作者简介:李英权, 曾任二汽锻造厂政治处主任, 二汽党校校长, 发动机厂党委书记
我从1955年毕业分配到一汽锻造分厂工作, 就和汽车制造结下不解之缘。1964年跟随郭力厂长(调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调入机械工业部汽车局, 参与筹备汽车托拉斯工作。1966年春被抽调去北京市搞“四清”, 任北京汽车设备厂“四清”工作队长。
一天下午, 部军管会军代表找我谈话, 要我参加102地区大三线二汽的建设。汽车局第一批下放人员除我之外还有于国光、梁读洲、关启仁、夏震祥、刘忠国和陈雪琴等, 各司局共抽调100多人, 并告知几天后出发。
此时, 郭力副部长在汽车局食堂劳动, 他会木工活, 和食堂管理员老燕同志一道, 用包装箱木板为汽车局每一个下放干部打造一个木箱, 并在箱子的四角包上了铜活, 配上了黄铜的锁扣。至今我仍然保存着这只珍贵的木箱。
那时的人们有着强烈的政治热情, 加之中苏关系紧张, 能参加三线建设, 大家都感到在政治上受到了信任。真要走了, 远离北京, 每个人都有一个小家呀, 生活上总有些牵肠挂肚的事情。我家住在南礼士路汽车局大院里, 爱人在北京东郊垂杨柳上班, 每天上下班要穿过半个北京城。三个孩子, 大女儿刚8岁上学, 脖子上挂着钥匙, 中午在机关食堂吃口饭;二儿子4岁在幼儿园全托, 周末才能接回家;小女儿刚出生就直接寄养在苏州的她小姨家里。我感到压在爱人身上的生活负担太沉重了。在我行前的几天里, 她下班回来, 都在默默地为我收拾行装, 从未有过怨言, 总是说:“你放心走吧, 家里没关系。”我楼上的邻居是八机部张部长, 他夫人曲汉特意为我买了两双袜子, 嘱咐我劳动要量力而行, 并让我放心走吧, 她会帮助我爱人照顾家的, 让我感动不已。
1966年9月24日, 部里用车将我们送到广安门货运站, 那里停放着一列货车, 车尾挂着两节客车厢, 这便是我们奔赴湖北的“专列”。汽车局政治部的马立春大姐带着我的大女儿来送行了, 站台上空播放着激奋人心的乐曲, 人们三五成群地同送行的亲朋好友话别, 互道珍重, 气氛凝重。“小李洁快跟爸爸再见呀。”马大姐催促着。女儿眼里流露出惊恐, 喃喃地说:“爸爸再见, 爸爸再见。”便抱着马大姐的腰静静地看着我, 我弯腰对女儿说:“小洁要懂事, 听妈妈的话啊!”又同马大姐握了握手, “大姐, 家中事就拜托你了。”便急忙上车, 放下行李, 跑到窗前含泪望着马大姐和女儿……开车的铃声响了, 马大姐和女儿后退了几步, 列车缓缓地启动了, 我挥着手大声地喊着“小洁听话”, 声音被淹没在一片“保重”“再见”声中。我看到女儿在马大姐的身旁哭泣, 我流泪了。她们的身影随着站台的后退渐渐地在我模糊的视线里缩小不见了。车厢里很静, 只有车轮轧轨声咣咣咣咣的愈响愈急, 窗外的城市不断地变幻着身影, 渐去渐远了。我们就这样踏上了进山的路。
渐渐车厢里的气氛活跃起来, 同志们相互交换对未来环境的种种看法。当时人们在心里有很强的吃苦耐劳的准备, 但对湖北十堰这个鄂西北大山里的小城镇是个什么模样、102建设地区的现状, 却勾勒不出一幅完整的图景。
20世纪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