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总结复习 】是由【sanyuedoc201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总结复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资阳中学 凌 彬
汇报时间:xx月xx日
2022
Anuanl Work Summary Report
Let's make a summary together!
一、语言基础
一、语言基础
(一)字音
氾南(fán) 阙秦(quē) 逢孙(páng) 佚之狐(yì)
秦伯说(yuè) 夜缒而出(zhuì) 目眩(xuàn) 濡缕(rú)
忤视(wǔ) 共其乏困(gōng) 无能为也矣(wéi)
变徵(zhǐ) 督亢(kàng) 拊心(fǔ) 燕国 (yān)
戮没(mò) 箕踞(jī jù) 自刎(wěn) 叱骂(chì)
卒起(cù) 樊哙(fán kuài) 彘肩(zhì) 瞋目(chēn)
刀俎(zǔ) 参乘(shènɡ) 杯杓(sháo) 戮力(lù)
玉玦(jué) 飨士卒(xiǎng) 奉卮酒(zhī) 毋内诸侯(nà)
鲰生说我(zōu shuì) 眦尽裂(zì) 按剑而跽(jì)
数目项王(shuò) 欲王关中(wàng)
(二)生难词语
贪得无厌: 贪心大,老不满足。
因人成事: 依凭他人办成事情。
过河拆桥: 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抛开。
秦晋之好: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的国君好几代都互相通婚,后泛指两家联姻。
箕踞: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又作切齿腐心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悲歌击筑: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常作悲壮之声。
01
戮没:杀戮和没收
02
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意为犒劳。
03
劳苦功高: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
04
秋毫无犯:秋毫,秋天鸟兽新长的毛;原指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05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
06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二、文言词句
(一)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 供给、供应。读gōng)
夫晋,何厌之有 (“餍”,满足)
秦伯说 (“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智”,明智)
日以尽矣 (“已”)
秦王必说见臣 (“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 (“返”,回来。)
请辞决矣 (“诀”,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捧”。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 (“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 (“现”,出现,显露出来。)
秦王还柱走 (“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猝”,突然。)
距关,毋内诸侯 (“拒”、“纳”)
皆为龙虎,成五采 (“彩”)
张良出,要项伯 (“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
旦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座”)
置之坐上。 (“座”)
不者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早”)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否”,如果不这样)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缺少的东西。 今: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人。 今: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走投无路。 今: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眼泪。 今: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袒露一只臂膀。 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礼品。 今:货币。)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掷击;今,拿着)
10、断其左股 (古,大腿; 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11、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宫廷的侍卫。 今:中医医生)
1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山东省。)
13、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男女结婚)
1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之所以; 今,表结果)
15、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6、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7、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8、庄则入为寿 (古:敬酒。 今:长寿。)
19、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20、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两次; 今,第二次)
2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今,指鱼的肉)
(三)词类活用
1.名次作状语
规律:名词+动词,名词如果不作动词的主语,即作状语
夜缒而出(在晚上)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秦兵旦暮渡易水(早晚,极言时间极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在东边;西,往西)
进兵北略地(向北)
头发上指(向上)
函封之(用匣子)
箕踞以骂曰(象箕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持剑盾步走(徒步)
2.名词作动词
规律:名词+名/代词(前一名词若非定语或前有副词,即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与郑人盟(结盟)
函梁君臣之首(用匣子装)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走上前。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造户籍册)
吾得兄事之(做事、侍奉)
道芷阳间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施加肉刑)
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 (从属二主)
樊於期乃前曰(上前)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祭路神)
皆白衣冠以送之(穿戴白衣白帽)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穿上上朝的衣服)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神示意)
规律:动(介)词+形容词
其人居远未来(远方,远地)
越国以鄙远(远地,指郑国)
供其乏困(缺少的)
此其志不在小(小处)
沛公今事有急(急事)
4.形容词作名词
3.形容词作动词
规律:形容词+名词, 名词+形容词
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刑人如恐不胜(用尽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