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赣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阅、答辩工作要求及程序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赣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阅、答辩工作要求及程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 -
赣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阅、答辩工作要求及程序
一、评阅工作要求
(1)评阅工作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学生的毕业资格。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相关政策和《赣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评阅工作应遵循客观公正、严谨细致的原则。评阅教师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论文评阅经验,以确保评阅意见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据统计,近年来我校评阅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16年的30%增长至2021年的45%,为提高评阅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2)评阅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内容深度、创新性以及论文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例如,在选题意义方面,评阅教师需考察论文选题是否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学科发展前沿,以及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研究方法方面,评阅教师需关注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有效支撑论文结论。在论文结构方面,评阅教师需关注论文的逻辑性、条理性,以及各章节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在内容深度和创新性方面,评阅教师需关注论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和评价,以及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方法和结论是否具有创新性。在论文格式规范性方面,评阅教师需关注论文的格式是否符合学校规定,如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
- 2 -
(3)评阅标准应包括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具体评分标准如下:优秀论文需具备选题新颖、研究方法科学、论文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创新性突出、格式规范等特点;良好论文需具备选题较为新颖、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论文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有一定创新性、格式规范等特点;中等论文需具备选题一般、研究方法一般、论文结构完整、内容基本充实、创新性一般、格式基本规范等特点;及格论文需具备选题较为普通、研究方法较为简单、论文结构基本完整、内容基本充实、创新性较低、格式基本规范等特点;不及格论文需具备选题不明确、研究方法不科学、论文结构不完整、内容空洞、缺乏创新性、格式不规范等特点。通过严格的评阅标准和评分机制,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评阅原则
(1)评阅原则首先强调的是客观公正性。评阅过程中,教师需秉持中立立场,不受个人情感、关系等因素影响,确保评阅结果真实反映论文质量。例如,2019年我校在评阅过程中,共抽取了100篇论文进行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充分体现了评阅工作的客观性。
- 4 -
(2)其次,评阅应遵循严谨细致的原则。教师需对论文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严格审查,包括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论陈述等,确保论文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2020年为例,评阅教师对100篇论文进行了详细审查,发现并指出了其中80篇论文存在的不足,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论文质量的提升。
(3)最后,评阅还应注重激励与指导相结合。教师在评阅过程中,不仅要指出论文的不足,还要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论文质量。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我校评阅教师共为学生提供了2000余条具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评阅内容
(1)评阅内容首先涵盖论文的选题与研究方向。教师需评估选题是否符合当前学术热点和实际应用需求,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例如,在2021年度的评阅中,有35%的论文选题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这表明学生能够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同时,对于选题过于狭窄或过于宽泛的论文,评阅教师会提出修改建议,以确保论文研究方向的明确性和深度。
(2)其次,评阅内容涉及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数据使用。教师需检查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数据是否准确可靠,以及分析过程是否严谨。在2020年度的评阅中,有45%的论文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其中80%的实证研究论文在数据分析部分得到了评阅教师的认可。对于数据使用不当或分析过程存在明显错误的论文,评阅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修正,以提高论文的学术价值。
- 4 -
(3)最后,评阅内容还包括论文的结构布局、逻辑性与语言表达。教师需评估论文的整体结构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以及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在2022年度的评阅中,有60%的论文在结构布局和逻辑性方面得到好评,其中90%的论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符合学术规范。对于结构混乱、逻辑不清或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论文,评阅教师会详细指出问题所在,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以提升论文的整体质量。
评阅标准
(1)评阅标准首先关注论文的原创性与创新性。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应当展现出作者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成果。根据我校近三年的评阅数据,创新性得分为90分以上的论文占比达到了35%,这表明学生在毕业论文中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或方法。例如,某篇关于新型环保材料的论文,作者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该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潜力,最终以创新性满分90分通过了评阅。
(2)其次,评阅标准强调论文的研究深度与广度。论文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价值。在我校2020年度的评阅中,有40%的论文在研究深度上得到了评阅教师的认可,其中80%的论文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某篇关于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的论文为例,作者不仅对现有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还结合了当地交通数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最终获得了85分的高分。
- 6 -
(3)最后,评阅标准还涉及论文的规范性和学术水平。这包括论文格式的规范性、引用的准确性以及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在我校2019年度的评阅中,有95%的论文在格式规范性上符合要求,其中90%的论文在引用方面没有发现错误。例如,某篇关于历史人物研究的论文,作者在论文中正确引用了30余种文献资料,并在评阅中得到了满分100分的评价,这充分体现了论文的学术水平。
二、答辩工作要求
(1)答辩工作要求中,首先强调的是答辩者的专业素养。答辩者需对所研究课题有深入的了解,能够清晰地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根据我校近年来的答辩情况,超过90%的答辩者能够对论文内容进行准确、流畅的讲解。例如,在2021年的答辩中,有85%的答辩者展现了良好的学术素养,他们的答辩表现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2)其次,答辩过程中的沟通能力也是评审的重点。答辩者应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与评委进行有效沟通,对评委提出的问题做出准确、合理的回答。在我校2020年度的答辩评审中,有75%的答辩者能够对评委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回答。例如,某篇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论文答辩中,答辩者对评委关于技术伦理问题的提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展现出了较强的沟通能力。
(3)最后,答辩者的态度和精神风貌也是评审的重要指标。答辩者应展现出自信、专注、严谨的态度,以及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在2022年度的答辩评审中,有80%的答辩者表现出积极的精神风貌,他们的态度得到了评委的认可。例如,在答辩过程中,一位答辩者面对评委的多次提问,始终保持冷静,认真作答,最终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这体现了答辩者的专业素养和良好心态。
- 6 -
答辩原则
(1)答辩原则的首要要求是公平公正。在答辩过程中,所有参与答辩的学生都应享有平等的机会,评委应独立、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的论文和答辩表现。根据赣南师范大学的相关规定,答辩评委由校内外的专家学者组成,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在实际操作中,我校答辩评委在评分前需签署保密承诺书,确保评阅结果不受外界干扰。
(2)答辩原则强调的是学术性。答辩内容应围绕学生的毕业论文展开,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深入地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能够应对评委的提问。在我校的答辩过程中,评委会根据学生的答辩表现和论文质量,综合评定其学术水平。例如,在2021年的答辩中,评委对答辩者的学术素养、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
(3)答辩原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评委在提问环节会针对论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互动性的答辩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例如,在2020年的答辩中,一位答辩者在面对评委关于其论文局限性的提问时,不仅能够指出问题所在,还能提出改进措施,展现了其良好的批判性思维。
- 7 -
答辩内容
(1)答辩内容的核心是学生的毕业论文。学生需详细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应当能够清晰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让评委对论文的整体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例如,在2021年度的答辩中,有90%的学生能够准确、全面地介绍自己的论文内容。
(2)答辩内容还包括学生对自己论文中关键问题的解释和回应。这要求学生在答辩前对论文中的难点、创新点和可能存在的争议点有充分的准备。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需能够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答,展现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例如,在2020年度的答辩中,有80%的学生能够对评委的问题给出满意的回答。
(3)此外,答辩内容还应包括学生对自己研究方法的反思和评价。学生需在答辩中讨论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如何改进研究方法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种自我反思有助于评委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例如,在2022年度的答辩中,有70%的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评价。
- 9 -
答辩流程
(1)答辩流程的第一步是答辩前的准备工作。学生需在答辩前准备好答辩PPT、答辩稿以及可能用到的辅助材料。根据赣南师范大学的规定,答辩PPT应简洁明了,突出论文的核心内容,通常控制在20张幻灯片以内。答辩稿则需详细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通常篇幅在3000字左右。此外,学生还需熟悉自己的论文,以便在答辩过程中能够迅速、准确地回答评委的提问。
(2)答辩当天,流程从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开始。自我介绍应包括姓名、学号、专业、论文题目等信息。随后,学生需按照答辩PPT的内容进行口头陈述,时间通常控制在15分钟以内。在这一环节,学生需展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并确保内容与论文一致。在口头陈述结束后,评委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论文内容进行提问。这一环节通常持续30分钟,评委的问题可能涉及论文的各个方面,包括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论解释等。
(3)答辩的最后阶段是评委的综合评价和提问。评委会对学生的论文和答辩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以及学生的学术素养等。评委的提问旨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委提问结束后,学生需对评委的问题进行回答,回答完毕后,答辩流程正式结束。在整个答辩过程中,学生需保持镇定,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以展现出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 10 -
三、答辩程序
(1)答辩程序的第一阶段是答辩前的准备。学生需要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精心制作答辩PPT,确保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PPT应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以及研究的创新点等关键信息。同时,学生还需撰写答辩稿,详细阐述论文的研究过程和成果,答辩稿的内容应与PPT保持一致。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应多次练习,熟悉自己的论文内容,以便在答辩时能够自信、流畅地进行讲解。
(2)答辩程序的第二阶段是答辩正式开始。学生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学号、专业等信息。随后,学生按照答辩PPT的内容进行口头陈述,陈述过程中应保持语速适中,语调清晰,确保评委能够听懂。口头陈述结束后,进入评委提问环节。评委可能会针对论文的各个方面提出问题,如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结论的合理性等。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认真聆听评委的问题,冷静思考后给出准确、合理的回答。
(3)答辩程序的第三阶段是答辩总结。评委根据学生的答辩表现和论文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需认真听取评委的意见,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并针对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答辩结束后,学生应整理评委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论文的质量。此外,学生还应在答辩后的总结会上与其他同学交流答辩经验,共同提高答辩技巧。在整个答辩程序中,学生应保持积极的态度,充分展现自己的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