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新中学课程安排在明确中学培育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主动的改革探究。所以高三历史教学中应紧跟中学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在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阔学生的自主发展。下面是学习啦我带来关于2025高三历史老师教学工作安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25高三历史老师教学工作安排(一)
高三年级伊始,各学科转入全面复习阶段,我所带的历史学科也是这样。20__
年高考能否取得志向成果,取决于全体师生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尽管我分担学校部分行政工作,但我会全力以赴地做好高三复习工作,为学校20__
年高考取得辉煌成果贡献自己的力气。
一、学情分析
详细的教学(复习)安排应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动身,并服务于新课程下的高考。我所带的高三208班、213班、215班,其中208、213班为特长班,215班为文化班。这三个班的学生成果参差不齐,而且始终不够稳定,其中有学生的缘由,比如在是识记基础学问方面不够下功夫,钻研学习的劲头不足,等、靠、要的依靠思想比较严峻;学生的习题训练量不足,学生见的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能正确相识;很多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再加之老师对检查力度不强,督促不刚好,对许多学问总是似是而非。
二、高考动向分析
20__
年我省首次起先新课程的新高考。从20__
年新高考历史试卷来看有以下特点:(1)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实的驾驭,强调对历史事务过程的学习,回到学习历史最基本的层面。(2)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料的阅读、表述实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的实力,这是对历史学习更本质的要求。(3)重视考核学生的历史感悟实力。
总之,对学生历史学问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题出现了对历史事务细微环节的考察,尽力还原历史的原来面目;非选择题的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论从史出”的观点,题的阅读量很大,要求学生从中依据要求提取相关历史信息,难度有所增加。值得留意的是有一部分题干脆来自人民教化版的教材内容,而其他版根本就未提及过,因此,参考别的版本的教材,也是特别必要的。
三、复习措施
(1)首先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对历史学科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习不会遇到肯定听不懂的内容,因此只要大家专心学,人人都会有收获,让学生从心理上树立我能学好和要学好历史的信念。再者用往届学生的成果激励他们,考好成果不是设想,而是完全有这种可能。
(2)课堂教学中实施好讲和练的关系。在讲的环节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讲,给学生讲清学问框架,讲透前后学问的内在联系,梳理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讲的内容留意结合其他版本,尽力弥补学问的疏漏点。
练,之前做好学生记忆的巩固,指导记忆方法。坚持学生的做在前,老师的指导在后。针对选择题指导学生运用解除法,用已知推导出未知,审题时留意表示时间限制、范围限制的词,按题目要求答题。对于非选择题指导学生先读题,然后带着疑问阅读史料,从材料中层层分析其表述的内在含义,并训练精确表达的实力。
此外,指导学生用好手中的复习资料《备战新课程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听讲的基础上,看课本看资料,坚持自学钻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在辅导方法上实行大同小异的方法,大同,大多数学生紧跟老师的辅导步伐,能把讲的内容、习题弄懂弄透。小异,对于还有可能拔高的学生,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励他们在现有资料之外,练更多的题,多钻研,长见识,不断提高历史学。
2025高三历史老师教学工作安排(二)
本届高三是新高考模式的第四年,是依据《教化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看法》,执行“三项规定”、落实“五个严格”、保证一小时运动,全面提高教化质量的其次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新高考的要求,提高复习的实效,现依据苑中2025学年度高三工作安排和教研室工作安排,并仔细总结我校高三历史教学的丰富阅历,从本届高三学生的实际动身,制定以下教学安排。
一、指导思想
1、仔细贯彻市、区教研室会议精神,以教化的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主动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以高考研究、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好“探讨、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依靠全体历史老师,同心同德,努力提高苏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老师的群体素养和教化教学质量。
2、以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为手段,以夯实学生的基础学问和提高学问应用实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才智与力气,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2025年的高考中取得良好成果。
二、教、学、考基本状况分析
1、本届高三历史班共有5个,高三(9)、高三(10)、高三(11)班、高三(12)、高三(13)班,共228人。11班是苏星班,13班是重点班,史地合班,12班为地理班。
2、五个班无论平均分还是B率均有差距,高三(11)(13)班基础好一些,高三(9)班(10)班差不多,但高三(12)班基础相对差一些。各班内部个体差距也较大,存在损耗人数。
3、本届学生的状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学问很不扎实,理解运用实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部分学生学习看法、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引导。
4、本届高三备课组成员:薛丽蓉老师(9)班、薛凤玉老师(10、12)班、史晓玲老师(11)班(备课组长),袁旭东老师(13)班。
三、主要措施
依据上学期高二教学后学生的学问驾驭状况再进行两轮复习,巩固各学问点,强化学问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实行每单元一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实力以及思索实力。
1、通过组织集体备课(每星期至少一次定时定地点的集体备课活动)、课堂研讨、案例分析、阅历沟通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不断更新老师的教化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程改革实施水平。充分发挥备课组、老师的作用,引导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引导老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阅历共享。
2、加强高考探讨、重视信息沟通、不断提高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组织高三老师仔细分析各次考试的基本状况,依据抽测反映的问题实行针对性强的措施;仔细组织高三历史老师分析新课改地区高考试卷,江苏省高考考试方案和考试大纲,了解江苏卷与全国卷及其他试卷的区分,关注各方对试卷的评价,从中探究江苏命题的趋势。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试题探讨等教研活动,探究高质有效的历史复习模式。抓住向外学习的机会,收集高考信息并将高考信息进行反馈;深化各历史老师课堂,关注每个平行班级的历史教学。
3、重视课题探讨,提升教科研层次。集中时间和精力,通过调研,确定突出问题、典型问题,进行深化系统的探讨,不断提高历史教研活动的水平。
4、加强和落实“培优”和“抓重点”。对于能上重点高校的学生要求达“A”,而在本二线上下的同学重点辅导,促其达“B”。当然,能上本三的也要上“B”。总之,要提高“B”率。 对于其中一部分学生作业单独面批,要求他们打算错题集。同时生活上赐予帮助,学习上培育乐观的百折不挠的人生看法,要时时关切他们。
四、复习思路
第一阶段,即完成各学问点专题的教学和第一轮复习(“一模”之前),巩固其考点,并进行针对性练习;后阶段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实力以及思维分析实力。其次阶段,即其次轮复习(二模之前),主要是小专题+单元整合工作,并每周进行模拟练习。第三阶段,主要是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学问。
五、复习资料:《3年高考,2年模拟》、自编资料。
2025高三历史老师教学工作安排(三)
依据湖北省2025年高考方向及新课改省份(特殊是宁夏、海南)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实力培育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25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果。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一般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验)》、《2025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湖北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相互依存,缺一不行。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养教化,体现中学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中学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25年是湖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因此应仔细探讨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特殊是宁夏、海南等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学问,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解学问,提倡探讨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学问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支配: 2025年暑期—2025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学问,理清基本线索,培育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学问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育学生运用学问的实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刚好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学问,做到当堂学问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纳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根据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安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学问结构,使驾驭的学问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其次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学问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巩固学问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实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学问扩展,老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刚好进行测试、反馈,可实行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刚好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需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育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实力、获得信息的实力、表述实力、分析实力、创新实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老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老师要重点讲评,老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殊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削减解题错误,提高应试实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驾驭基础学问。
基础学问既包括详细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相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学问的驾驭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学问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学问的识记、理解、阐释要精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相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学问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相识和巩固;“细”即注意细微环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需抓好细微环节,许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微小处方显精神,细微环节确定成败。
四、详细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究竟,不训练学生实力。
调动学生参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刚好、训练充分
2、改只有学问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假如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实力。
3、改只有纯学问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料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峻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好,激活学生的思维(高考考的很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须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实力,独立思维实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育不出来的,须要在训练中参加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