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阶段检测一 (第一、二单元)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阶段检测一 (第一、二单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阶段检测一 (第一、二单元)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现今存世的有关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甲骨文资料大多是向上天
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许多古籍对此评价是:“商人尚鬼”“先鬼而后礼”。
以上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D.统治者对神权和礼制同等重视
2.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
“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 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 因而
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 )
A.有利于维系周王朝的统治
B.隐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
C.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
D.是一种行政制度的创新
3.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
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
说明宗法制旨在 ( )
: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A.强化专制集权 B .巩固宗族团结
C.稳定统治秩序 D .维护社会和谐
4.“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
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
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
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 .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 .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5.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
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表明荀子强调 ( )
A.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 B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 D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6.“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
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
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 ( )
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
7.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 (部分)
: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时期 内容 备注
牛耕、铁农具
春秋战国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农事安排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秦汉 提高产量的重要
选种、育秧
途径
表中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
A.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 .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
8.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
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
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据
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洛阳城以经济功能为主 B .北魏严格控制商业发展
C.北魏商业贸易获得发展 D .国家统一促进商业繁荣
9.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
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这表明 ( )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10.唐太宗在诏令中明确规定, 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 唐高宗追尊
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 《庄子》等书列为科举考试的项
目;唐朝好几个皇帝还把道士请到皇宫里炼丹。这些举措 ( )
A.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B.使道教成为唐正统思想
C.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
D.表明儒学被统治者摒弃
11.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
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
对富商,重在批判,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由六朝到唐
朝( )
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
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
C.城市商品经济愈益繁荣
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12.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
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 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 )
A .促进民族交融,维护国家稳定
B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
C .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
: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D .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
13.《唐六典》规定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佐天子而统大政”。以下
关于唐朝中央决策机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唐朝中书省上承天子,下统六部
B.门下省负责诏令的起草以及执行
C.以皇帝和中书、门下两省为核心
D.皇权至上,完全不受相权的制约
14.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奈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 是建
筑艺术的杰作,至今仍被日本视为国宝。 下列有关鉴真和唐招提寺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唐招提寺
A.是中国唐代建筑艺术的代表
B.是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
C.鉴真回国时带回了大量佛经和诗文
D.反映了日本全面接受唐文化
15.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 “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
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
入居长安者多, 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 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
: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这表明 ( )
A.唐代各种宗教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
B.唐代长安已经被少数民族攻占
C.西域文化对长安有较大影响
D.唐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二、非选择题 (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 分)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 苦于兵力单薄, 不足
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 于是大封同姓、 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 以为周
室的“蕃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
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
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此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6 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
时的主要作用。 (4 分)
: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