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是由【382748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中医儿科学
汇报日期
第十章 其他疾病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概述]
定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其特征。
发病情况:
[概述]
二、发病情况:
1、季节:本病常发于冬春两季,
2、年龄:3岁以内,尤以6~12月婴儿发病率较高。
3、特点:
⑴北方发病高于南方地区,工业城市高于农村,
⑵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病率高于母乳喂养者。
⑶本病轻者如治疗得当,预后良好;
⑷重者易致骨骼畸形,留有后遗症,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01
胎元失养 肾气不足 肺脾气虚
02
乳食失调 脾肾两虚 脾虚肝旺
03
其他因素 心肺肝失调 肾精亏损
04
(日照不足,或体虚多病)
05
病 因 病 机 病 证
病因病机示意图
病因病机
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引起神经精神症状,未及时纠正,可导致骨骼发育障碍或畸形。
㈠原因:⑴患儿日照不足; ⑵ 维生素D摄入不足;
⑶ 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⑷ 生长过速,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
⑸ 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㈡维生素D的作用:
⑴ 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⑵ 维持血液钙磷浓度和骨骼,牙齿的正常发育。
㈢维生素D的来源: ⑴ 鱼肝油,肝,蛋黄;
⑵ 人体皮肤(含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
有维生素D缺乏史。
01
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冬春季。
02
诊断要点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3)本病临床上分为以下四期。
①初期(活动早期):多汗,夜惊烦躁,发稀枕秃等。
血生化轻度改变或正常。
②激期(活动期):除上述表现外,以骨骼改变为主。
骨骼改变以轻中度为多。
X线摄片见钙化带模糊,干骺端增宽,边缘呈毛刷状。
血清钙、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③恢复期: 经治疗后症状改善,体征减轻;
X线片临时钙化带重现;血生化恢复正常; 可遗留骨骼畸形。
④后遗症期: 重症患儿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多见于>2岁的儿童;
无其他临床症状,理化检查正常。
诊断要点
血生化:
初期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明显下降,钙磷乘积小于30,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激期血钙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腕部X线片可见干骺端模糊,临时钙化带消失,呈毛刷状或杯口状改变。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
2、鉴别诊断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脑积水(解颅)
有维D缺乏史,多见婴幼儿 发病常在出生后数月
好发于冬春季 前囟及头颅进行性增大 初期:血钙正常或稍低 囟饱满紧张,骨缝分离
血磷↓ 碱性磷酸酶↑ 两眼下视,如“落日状” 激期:血钙↓ 碱性磷酸酶↑ X线片示颅骨穹隆膨大
腕部X线片:干骺端模糊 颅骨变薄,
临时钙化带消失 囟门及骨缝宽大
呈毛刷状或杯口状改变。
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
2、鉴别诊断
维生素D缺乏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佝偻病) (克汀病、呆小病)
有维D缺乏史,多见于婴幼儿 出生3个月后呈现生长迟缓
好发于冬春季 明显矮小,出牙迟
初期:血钙正常或稍低 前囟大而闭合晚
血磷↓ 碱性磷酸酶↑ 智力明显低下
激期:血钙↓ 碱性磷酸酶↑ 表情呆滞,皮肤粗糙干燥
血钙磷正常,
腕部 干骺端模糊 X线片示骨龄延迟
X线片:临时钙化带消失 但钙化正常
呈毛刷状或杯口状改变 血查甲状腺素T4
促甲激素(TSH)可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