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青海省西宁市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专项练习题(巩固) 】是由【南】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青海省西宁市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专项练习题(巩固)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青海省西宁市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专项练习题
第一部分 单选题(300题)
1、90,85,81,78,( )
A、75
B、74
C、76
D、73
【答案】:答案:C
解析:后项减去前项,可得-5、-4、-3、(-2),这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以下一项为78-2=76。故选C。
2、1,3,10,37,( )
A、112
B、144
C、148
D、158
【答案】:答案:B
解析:3=1×4-1;10=3×4-2;37=10×4-3;144=37×4-4。故选B。
3、如果现在是18点整,那么分针旋转1990圈之后是几点钟?( )
A、16
B、17
C、18
D、19
【答案】:答案:A
解析:分针旋转1圈为一小时,所以分针旋转12圈,时针旋转1圈,仍为18点整。由“1990÷12=165余10”可知,此时时钟表示的时间应是16点整。故选A。
4、为帮助果农解决销路,某企业年底买了一批水果,平均发给每部门若干筐之后还多了12筐,如果再买进8筐则每个部门可分得10筐,则这批水果共有( )筐。
A、192
B、198
C、200
D、212
【答案】:答案:A
解析:由于再买进8筐则每个部门可分得10筐,则总筐数加8应能被10整除,排除B、C。将A项代入题目,可得部门数为(192+8)÷10=20(个),则原来平均发给每部门(192-12)÷20=9(筐),水果筐数为整数解,符合题意。故选A。
5、某饮料店有纯果汁(即浓度为100%)10千克,浓度为30%的浓缩还原果汁20千克。若取纯果汁、浓缩还原果汁各10千克倒入10千克纯净水中,再倒入10千克的浓缩还原果汁,则得到的果汁浓度为多少。( )
A、40%
B、%
C、35%
D、30%
【答案】: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得,一共倒入纯果汁(即浓度为100%)10千克,纯净水10千克,浓度为30%的浓缩还原果汁20千克。可知最终溶液的量为10+10+20=40(千克),最终溶质为10+20×30%=16(千克)。则最终果汁浓度=16÷40×100%=40%。故选A。
6、41,59,32,68,72,( )
A、28
B、36
C、40
D、48
【答案】:答案:A
解析:两两分组得到(41,59),(32,68),(72,( )),发现组内做和均为100。故选A。
7、5,10,20,( ),80
A、30
B、40
C、50
D、60
【答案】:答案:B
解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选B。
8、从A地到B地为上坡路。自行车选手从A地出发按A-B-A-B的路线行进,全程平均速度为从B地出发,按B-A-B-A的路线行进的全程平均速度的4/5,如自行车选手在上坡路与下坡路上分别以固定速度匀速骑行,问他上坡的速度是下坡速度的( )。
A、1/2
B、1/3
C、2/3
D、3/5
【答案】:答案:A
解析:S=VT,当S一定的时候,VT成反比,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4:5,故两次行程所用时间之比T1:T2=5:4。设一个下坡的时间是1,一个上坡的时间是n,则上坡速度是下坡速度的1/n。A-B-A-B的过程经历了2个上坡和1个下坡,则T1=2n+1;B-A-B-A的过程经历了2个下坡和1个上坡,则T2=2+n,而T1:T2=5:4=(2n+1):(2+n),解得n=2。故选A。
9、学校举行运动会,要求按照红、黄、绿、紫的颜色插彩旗于校门口,请问第58面旗是什么颜色?( )
A、黄
B、红
C、绿
D、紫
【答案】:答案:A
解析:根据“按照红、黄、绿、紫”可知,四个颜色为一个周期,则58÷4=14...2,故第58面旗是14个周期后的第二面,即为黄色。故选A。
10、44,52,59,73,83,94,( )
A、107
B、101
C、105
D、113
【答案】:答案:A
解析:每相邻的两项作差,得到8,7,14,10,11,每一个差是原数列中前一项个位数与十位数字的和,即8=4+4,7=5+2,14=5+9,10=7+3,11=8+3,所以9+4=13,所以未知项为13+94=107。故选A。
11、1,7,8,57,( )
A、123
B、122
C、121
D、120
【答案】:答案:C
解析:12+7=8,72+8=57,82+57=121。故选C。
12、1/5,1/3,3/7,1/2,( )
A、5/9
B、1/6
C、6
D、3/5
【答案】:答案:A
解析:1/3写成2/6,1/2写成4/8,分子分母均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故选A。
13、有一架天平,只有5克和30克的砝码各一个。现在要用这架天平把300克味精平均分成3份,那么至少需要称多少次?(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答案】:答案:A
解析:第1次,用30克和5克砝码称出35克味精;第2次,再35克味精作为砝码,和30克砝码一起称出65克味精,此时已称出100克味精;第3次,用100克味精作为砝码称出100克味精,还剩100克。把300克味精平均分为3份。故“至少”需要3次。故选A。
14、有苹果若干个,若把其换成桔子,则多换5个;若把其换成菠萝,则少掉7个,已知每个桔子4角9分钱,每个菠萝7角钱,每个苹果的单价是多少?( )
A、5角
B、5角8分
C、5角6分
D、5角4分
【答案】:答案:C
解析:此题可理解为:把苹果全部卖掉,得到钱若干,若用这些钱买成同样数量的桔子,则剩下49×5=245分,若用这些钱买成同样数量的菠萝,则缺少70×7=490分,所以苹果个数=(245+490)÷(70-49)=35个,苹果总价=49×35+49×5=1960分,每个苹果单价=1960÷35=56分=5角6分。故选C。
15、1,10,3,5,( )
A、4
B、9
C、13
D、15
【答案】:答案:C
解析:把每项变成汉字为一、十、三、五、十三的笔画数1,2,3,4,5等差。故选C。
16、调研人员在一次市场调查活动中收回了435份调查问卷,其中80%的调查问卷上填写了被调查者的手机号码。那么调研人员至少需要从这些调查表中随机抽出多少份,才能保证一定能找到两个手机号码后两位相同的被调查者?( )
A、101
B、175
C、188
D、200
【答案】:答案:C
解析:在435份调查问卷中有435×20%=87份没有写手机号;且手机号码后两位可能出现的情况一共10×10=100种,因此要保证一定能找到两个手机号码后两位相同的被调查者,至少需要抽取87+100+1=188份。故选C。
17、三个学校的志愿队分别去敬老院照顾老人,A学校志愿队每隔7天去一次,B学校志愿队每隔9天去一次,C学校志愿队每隔14天去一次,三个队伍周三第一次同时去敬老院,问下次同时去敬老院是周几?( )
A、周三
B、周四
C、周五
D、周六
【答案】:答案:B
解析:根据每隔7天去一次,可知A每8天去一次敬老院,同理,B、C每10天、15天去一次敬老院。下次同时去敬老院应该为120(8、10、15的最小公倍数)天后。每周7天,120÷7=17…1,故三人下次同时去敬老院应该是周三后推一天,即周四。故选B。
18、有苹果若干个,若把其换成桔子,则多换5个;若把其换成菠萝,则少掉7个,已知每个桔子4角9分钱,每个菠萝7角钱,每个苹果的单价是多少?( )
A、5角
B、5角8分
C、5角6分
D、5角4分
【答案】:答案:C
解析:此题可理解为:把苹果全部卖掉,得到钱若干,若用这些钱买成同样数量的桔子,则剩下49×5=245分,若用这些钱买成同样数量的菠萝,则缺少70×7=490分,所以苹果个数=(245+490)÷(70-49)=35个,苹果总价=49×35+49×5=1960分,每个苹果单价=1960÷35=56分=5角6分。故选C。
19、某服装店有一批衬衣共76件,分别卖给了33位顾客,每位顾客最多买了3件。衬衣定价为100元,买1件按原价,买2件总价打九折,买3件总价打八折。最后卖完这批衬衣共收入6460元,则买了3件的顾客有( )位。
A. 4
B. 8
C. 14
D. 15
【答案】: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设买了1件、2件、3件衣服的人数分别为x、y、z人,则可得x+y+z=33,x+2y+3z=76,,联立求解可得x=4,y=15,z=14。故正确答案为C。
20、118,199,226,( ),238
A、228
B、230
C、232
D、235
【答案】:答案:D
解析:相邻两项后一项减前一项,199-118=81,226-199=27,235-226=9,238-235=3,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即所填数字为238-3=226+9=235。故选D。
21、张大伯卖白菜,开始定价是每千克5角钱,一点都卖不出去,后来每千克降低了几分钱,全部白菜很快卖了出去,,则每千克降低了几分钱?
A、3
B、4
C、6
D、8
【答案】:答案:D
解析:代入法,只有降8分时收入才能被价格整除。(2226=2×3×7×53=42×53)。故选D。
22、44,52,59,73,83,94,( )
A、107
B、101
C、105
D、113
【答案】:答案:A
解析:每相邻的两项作差,得到8,7,14,10,11,每一个差是原数列中前一项个位数与十位数字的和,即8=4+4,7=5+2,14=5+9,10=7+3,11=8+3,所以9+4=13,所以未知项为13+94=107。故选A。
23、8,10,14,18,( )
A、24
B、32
C、26
D、20
【答案】:答案:C
解析:8×2-6=10;10×2-6=14;14×2-10=18;18×2-10=26。故选C。
24、,,,,,( )
A、
B、
C、
D、
【答案】:答案:D
解析:偶数项的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相同。故选D。
2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按规定,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800元的部分不必纳税,超过800元的部分,按下列分段累进计算税款,,则他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介于( )。
A、800~900
B、900~1200
C、1200~1500
D、1500~2800
【答案】: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工资中800~1300的部分,需纳税500×5%=25(元);-25=(元),即在1300元以上的部分为(元),则他当月工资薪金为1300+=(元)。故选C。
26、在某城市中,有60%的家庭订阅某种日报,有85%的家庭有电视机。假定这两个事件是独立的,今随机抽出一个家庭,所抽家庭既订阅该种日报又有电视机的概率是( )。
A、
B、
C、
D、
【答案】:答案:D
解析:由于是独立重复试验,故既订阅该中日报又有电视机的概率是60%×85%=51%。故选D。
27、从A地到B地为上坡路。自行车选手从A地出发按A-B-A-B的路线行进,全程平均速度为从B地出发,按B-A-B-A的路线行进的全程平均速度的4/5,如自行车选手在上坡路与下坡路上分别以固定速度匀速骑行,问他上坡的速度是下坡速度的( )。
A、1/2
B、1/3
C、2/3
D、3/5
【答案】:答案:A
解析:S=VT,当S一定的时候,VT成反比,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4:5,故两次行程所用时间之比T1:T2=5:4。设一个下坡的时间是1,一个上坡的时间是n,则上坡速度是下坡速度的1/n。A-B-A-B的过程经历了2个上坡和1个下坡,则T1=2n+1;B-A-B-A的过程经历了2个下坡和1个上坡,则T2=2+n,而T1:T2=5:4=(2n+1):(2+n),解得n=2。故选A。
28、-2,1,31,70,112,( )
A、154
B、155
C、256
D、280
【答案】:答案:B
解析:依次将相邻两项做差得3、30、39、42,再次做差得27、9、3,是公比为1/3的等比数列,即所填数字为(3÷3)+42+112=155。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