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绪论
8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采煤国家,为适应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发展和实现矿井集中化生产的需要,积极采用新技术,不断加速更新和改进滚筒采煤机的技术性能和结构,相继研制出一批高性能、高可靠的”采煤机”。德国、美国、英国都开发成功各种交、直流电牵引采煤机,同时把计算机控制系统用在采煤机上。
装机功率大副增加
为了适应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快速截煤的需要,不论是厚、中厚和薄煤层采煤机,均在不断加大装机功率(包括截割功率和牵引功率)。装机功率大都在1000kW左右,最大的已达2240kW,单个截割电动机的功率都在375kW以上,最高的已达600kW。直流电牵引的牵引功率最大已达2×56kW,交流电牵引功率已达2×60kW。
电牵引成为主导机型
德国艾柯夫公司最早开发电牵引采煤机,80年代中后期已基本停止生产液压牵引采煤机,研制出EDW系列电牵引采煤机,其中EDW450/1000和EDW300-LN是代表性的机型,90年代又研制成功交直流两用的SL300、SL400、SL500型采煤机。美国乔埃公司70年代中期开始开发多电机驱动的直流电牵引采煤机,80年代以来先后推出3LS、4LS、6LS三个新机型,其中电控系统已改进多次,性能更趋完善。英国安德森公司在80年代中期研制了第一台直流电牵引采煤机Electra550,在美国使用成功后,又先后开发了Electra1000和Electra薄煤层电引采煤机。日本三井三池公司80年代中期着手开发高起点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在国际上是首创,最具代表性的是MCLE-DR101101、MCLE-DR102102采煤机。法国萨吉姆公司在90年代也已研制成功Pande-E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世界各主要采煤机厂商80年代都已把重点转向开发电牵引采煤机,目前,美国长壁工作面中电牵引采煤机已超过90%,德国已占56%,澳大利亚占52%,而且近几年来,几乎所有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记录都是由电牵引采煤机创造的。交流电牵引近几年发展很快,由于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维护管理简单,有取代直流电牵引的趋势。自日本80年代中期研制成第一台交流电牵引采煤机,至今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如德国、英国、法国等都先后研制成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并认为是今后电牵引采煤机发展的新目标。
牵引速度和牵引力不断增加
液压牵引采煤机的最大牵引速度为8m/min左右,而实际可用割煤速度为4~5m/min(相对最大牵引力时的牵引速度),实际牵引功率仅为40~50kW,不适应快速割煤的需要。为适应高产高效工作面,电牵引采煤机牵引功率需要成倍增加,据报导在美国18m/min的牵引速度已很普遍,个别的已超过24m/min,。由于采煤机需要快速牵引割煤,滚筒截深的加大和转速的降低,又导致进给量和推进力的加大,故要求采煤机增大牵引力,目前已普遍加大到450~600kN,现正研制最大牵引力为1000kN的采煤机。
我国采煤机30多年的发展进程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起步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集中主要科技骨干,研制出综采面配套的MD-150型双滚筒采煤机,另一方面改进普采配套的DY100型、DY150型单滚筒采煤机;70年代中后期,制造出MLS3-170型双滚筒采煤机。20世纪70年代我国采煤机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例如,MLS3-170型双滚筒采煤机,装机功率170KW;KD-150型双滚筒采煤机,装机功率150KW;DY-100和DY-150型单滚筒采煤机,装机功率100KW和150KW。
,输出牵引力小
此时期的采煤机牵引方式都是圆环链轮与牵引链轮啮合传动,传递牵引力小,牵引力在200KN以下。
由于受液压元部件可靠性的限制,设计的牵引力功率较小,牵引速度一般不超过6m /min 。
由于双滚筒采煤机摇臂短,又都是有链牵引,很难割透两端头,且容易留下三角煤,故需要人工清理,单滚筒采煤机更是如此.
我国基础工业比较薄弱,元部件质量较差,反映在采煤机的寿命普遍较低,特别是液压元部件的损坏比较严重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采煤机发展兴旺时期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总共引进143套综采成套设备。世界主要采煤机生产国如英国、德国、法国、波兰、日本等都进入中国市场,其技术也展示在中国人的面前,为我们深入了解外国技术和掌握这些技术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20世纪70年代自行研制采煤机的实践,获得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确立了我国采煤机的发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