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幼儿美术活动中评价环节的探索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幼儿美术活动中评价环节的探索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幼儿美术活动中评价环节的探索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教师文案、幼儿说课、幼儿记录、幼儿创设、幼儿教学反思、幼儿教师随笔、幼儿园课件、幼教理论、幼儿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er copywriting, preschool lectures, preschool records, preschool creation, preschool teaching reflection, preschool teacher essays, kindergarten courseware, preschool education theory, preschool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aterials, so stay tuned!
幼儿美术活动中评价环节的探索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评价环节是美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它可以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更大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来进行评价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呢?我园美术教研组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幼儿美术活动评价的形式
评价应注意根据绘画的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1.引导式评价。
此方法适用于小班孩子。小班孩子的思维、语言等特点决定了他们还没有形成对作品的正确的、完整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孩子形成评价一幅作品的基本方法。例如,评价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仔细看看哪幅画的颜色你最喜欢?”“谁的画最干净整洁?”等等,让孩子有重点地进行观察评说。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小班孩子形成对作品的正确认识并学习到评价作品的初步方法。
2.展览式评价。
这种方式是将孩子的作品集中展示在展览区内,让孩子自由欣赏美术作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以一名倾听者的身份平等参与其中,聆听孩子的交流,充分地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中班绘画活动《我的好朋友》,进行评价时,孩子们非常活跃,三三两两地指着画面向同伴们介绍着:“我画的好朋友是……我们在一起做了……”就连平时很少说话的孩子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开心地向同伴介绍着。这种方式创造了一种更加宽松自由的氛围,使一些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能够比较放松地欣赏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3.互动交流式评价。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孩子与同伴或教师之间的交流,突出孩子的自评和互评。自评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表现和表达能力,并使听者有学习的机会。例如在美工活动“弹簧娃娃”中,田晨钰小朋友最先完成,我让她在集体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对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他孩子都非常羡慕,动手制作的积极性更高了。互评能让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补和相互启发。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大班的孩子,尤其是主题绘画活动,中大班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想象力也很丰富,所呈现出的画面内容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特别喜欢和同伴一起来分享自己的作品。例如:主题绘画活动“多多的梦想”,孩子们的画面内容很丰富,且各不相同,孩子们自评和他评时都有话可说,表述内容新鲜多样,如:“多多梦想自己来到大草原,在大草原上跳舞。”“多多梦想成为魔法师,变出美丽的彩虹。”“多多梦想自己成为科学家,发明创造了神奇的摩天轮。”“多多梦想自己变成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送各种礼物。”……评价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气氛也非常活跃。
二、幼儿美术活动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评价应少用笼统性的、结论判断性的语言,应多使用具有针对性、激励性的语言。
教师在评价孩子作品时,往往会用一些笼统的语言来评价,比如:“嗯,很好”、“画得不错”、“有进步”等等,这类语言缺少针对性和启发性,不能让孩子从中得到发展和改进的具体有效的信息。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应注意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和激励性,既能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白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而诸如“画得不漂亮”等带有明显价值判断和结论性的评论更是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有关艺术教育的目标与建议相悖。每个孩子对美术有兴趣、理解、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孩子的美术作品自然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教师在评价作品时不能以所谓“画得好不好”来作为衡量的尺度,这样会使被否定的孩子形成“我不行,我不如别人”的消极心理定势,渐渐地将失去自信,甚而对美术活动厌倦和畏惧;对于个别画得让成人“看不懂”的作品,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善于发现作品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不同点,从多种角度开展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热情。
2.要让孩子成为评价的主体。
很多老师把对孩子的评价当成了自己的“专利”,孩子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而事实上孩子也想把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想象分享给同伴和老师。因此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老师不能居高临下,应该抓住机会做孩子的听众或是欣赏者,让孩子参与评价,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调动孩子的参与意识。孩子成为了评价的主体,绘画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自主性的活动。评价的过程也就变成了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相互学习的过程。
3.不要强求在最后环节进行评价,可把评价延伸到活动后。
一般来讲,美术活动的最后环节都是评价,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活动时间快要结束了,可孩子们还一个个沉浸在绘画的氛围中,作品还没有完成,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随着绘画技能的不断增强,思维、想象的不断丰富,他们会越画越多,越画越想画。如果这时匆匆结束进行评价,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更会因为时间的仓促而不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因此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之下,不必强求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进行评价,可以将评价延伸到活动之后,这样就可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评价。可以将所有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出来,让孩子有专门的时间来欣赏、分析、比较。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五角星、小红花等孩子喜欢的小贴画,让孩子在评价时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