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筑与文化
——阅读《建筑概论》引发的感想
3011206102 城市规划乙班崔雪
建筑可以说是是一门工程,一门科学,抑或一门行业,而建筑中的美感与艺术性却占有极重要的分量,究其根本,是因为它环绕的中心议题是“人”。
建筑反映了人的思想,更反映了一种文化,一种时代精神。建筑和土木工程除了在技术层面上有些共同之处外,最大的差异就在建筑的艺术性和历史感,包括建筑在内的任何艺术形式,在人类文明中的演进除了依赖工具与技术的更新外,时代精神也扮演了同样分量的角色,譬如文艺复兴带来的古典柱式的复苏,19世纪产业革命诞生出的现代主义。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筑艺术的演变和时代的进程息息相关。
远古的人类没有先进的科技和灿烂的文明,终日所想只是如何获取食物,逃过猛兽的攻击以生存下去,在原始社会人的思维活动很简单,仅限于衣食住行,而建筑则成为了他们赖以遮风避雨的基本生存工具。远古的建筑潦草而简陋无须再言,但是也有些遗迹成为了后世难以破解的谜题。譬如英格兰的巨石文化遗址,笼罩着神秘的色彩矗立了千百年,至今仍未有人解开它究竟派做何用。而据推测这种神秘的巨型遗址极有可能与当时人类的原始宗教信仰有关,不能排除其作为某种祭祀工具而存在的可能性,这同样反映了文化对于建筑的影响。
谈到西方文明起源时,我们不约而同地会想到古希腊,而希腊的许多技术和特征又是承袭埃及而来。埃及是一个稳定而保守的文明,而希腊则是开放的小国城邦制。埃及建筑中最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是金字塔,它产生的原因究其根本是严密的奴隶制度以及将法老王视为神祗的化身,是宗教和体制成就了伟大的金字塔。而希腊文化则崇尚和谐与简洁的美,因此诞生了简洁的的陶立克柱式,典雅的爱奥尼克柱式,美丽的科林新柱式。看到今天的雅典卫城遗址,我们依然能隐约感受到那个自由民主国家的风潮。
到了基督教的权利至高无上的时代,建筑业更是派生出了哥特式,其尖拱、骨架券、扶壁、与飞扶壁经过精妙绝伦的组合,共同构建出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追求史无前例的高度感,另外再透过描述圣经故事的彩色玻璃与雕塑,更强化了哥特基督教时代精神,而当人置身其中时,则会无可避免地为神权的力量所震撼。
随着文艺复兴中“人”的概念被解放,“人是万物的尺度”被重新提出,建筑的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物必须符合人体美的比例关系与和谐秩序。而文艺复兴晚期开始,建筑的形式又逐渐走向华丽装饰与动态变化,建筑逐步具备了大胆而强烈的表现手法,随之而来的是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一时风行。
现代建筑的诞生则反应了人类文明在工业革命中的又一次颠覆。
将之移到东方同样,只有崇尚曲折委婉的东方文化才能诞生出苏州园林这样一步一景精妙绝伦的作品,而四合院的形式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宗族制度,同样,北京的紫禁城更是反应社会阶层关系的明显例证,它的漫长而强烈的中轴线自然而然地反映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太和殿的体量与位置则强调出建筑对于社会制度的回应。
灿烂的文明缔造了引起后世无限追慕的恢弘建筑,而文明的毁灭,外来文化的入侵同样带来了一种建筑风格的毁灭,以及随之而来的浴火重生。历史上中国政权更迭,胜利者总是将失败者的宫殿楼宇付之一炬,然后大兴土木,修建新的琼楼玉宇。
外来的佛教文化则带来了石窟、佛塔等前所未见的建筑形式,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又一场革新。而到了近现代,列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