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授导型教学设计表
学科历史授课年级八年级学校龙岗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姓名赵连刚
章节名称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计划学时
1学时
学习内容
分析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这一单元包括:“难忘九一八”、“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5课)、“血肉筑长城”内容,地位很重要,它标志着九一八事变以来侵略与反侵略的全面爆发,标志着侵略与反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标准》要求掌握“七七”事变的史实,让学生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并以侵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此外,学、发展的主旋律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所以本课的教学地位重要、意义重大。
学习者分析
本课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在语文课上已经接触过卢沟桥事变,而且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对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课堂应顺应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具有朴素的爱憎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插入与教材相关的现实素材或相应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掌握“七七”事变的史实,让学生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并以侵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知识与技能】: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同时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调查、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让学生上台讲解,使学生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其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今天来自不易的和平生活。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的信念。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采取情景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和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本课教学中采取情景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有:
多媒体导入法——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播放《义勇军进行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就成功一半了。
直观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