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8/3/1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评报告
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人民政府
2014年9月
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谷饶镇委、镇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以促进全镇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办学条件,建立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到***(社区)教育等比较完整而又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教育教学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基本概况
谷饶镇位于潮阳区西北部,小北山南麓。厦深铁路穿过镇域,并设置潮阳站,交通十分发达,是广东省区域中心镇。,,外来及流动人员约5万人,谷饶旅外侨胞、港澳台胞近10万人,是潮阳区重点侨乡之一。
历史上谷饶以务农为主,工业、商业较为薄弱。改革开放后,谷饶人立足于兴办实业型企业,逐渐形成文胸针织、电脑绣花、牛仔服装、音像制品、塑料玩具、经编织带、织布染整、电子耳机等八大产业结构。近几年,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全镇针织内衣特色产业健康发展,针织内衣已成为谷饶的支柱产业,先后被评为“中国针织内衣名镇”和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
目前,全镇共有中小学校35所(其中民办学校2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属潮阳区一级学校),初级中学5所,完全小学23所,非完全小学4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2所,在校中小学生34293人(小学部22676人,初中部
9244人,高中部2373人),中小学教职工1495人;镇中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9所,***文化技术学校1所;全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德育达标学校达标率100%。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镇村党政齐抓共管,全民积极参与创强
谷饶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为顺利完成今年创建教育强镇目标,重点抓好“三个确保”。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强工作落实到位
为切实抓好教育创强工作,镇委、镇政府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由镇委书记陈武鹏任组长、镇委委员赵育娟、黄启亮、陈文佳、教育组长张裕雄任副组长、镇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校园建设场室配套小组、教育创强办公室、教育创强业务组,并从镇有关部门、中小学校抽调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人员,具体负责创强日常工作;二是建立党政班子分工挂钩联系学校制度,坚持每周深入学校听取创强工作汇报,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各村居、学校也相应成立创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创强联络员专人负责有关任务,明确责任,使创强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人;四是及早制定《谷饶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明确创强工作目标,召开创强动员大会,落实中小学及相关部门责任,齐抓共管,积极推进创强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创强工作家喻户晓
镇委、镇政府十分重视创强宣传力度,多次召开创强工作动员会、汇报会、加温会,通过多种宣传形式,使各村(居)及学校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创强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创强工作以来,各村(居)悬挂创强宣传横幅125条,
先后召开村民动员会4场次;各中小学印发三万多《创建教育强镇致家长一封信》到每个学生的家长手中,并连续出版创强宣传专栏,分时段扎实开展创强宣传工作。全镇还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及时报道创强工作进展情况,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做到“人人知道创强”、“人人支持创强”,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创强工作的良好氛围。
3、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创强专项资金到位
近几年,镇委、镇政府高瞻远瞩,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致力改善办学条件,保障创强资金足额到位,确保如期完成创强工作任务。
(1)政府教育投入持续增长。近年来,谷饶镇委、镇政府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做到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即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2)社会捐资助学蔚然成风。谷饶镇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因此,我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镇党政主要领导加大动员筹资工作力度,召开了3次创强加温会,同时主动外出动员热心人士捐资支持教育事业,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近几年,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乡贤、企业家纷纷响应号召,踊跃捐资助学。其中,张振有先生出资近1000万元兴建“张振有学校”(新寮小学)、张楚真先生出资近400万元建设上堡小学教学楼1幢;旅港澳大利亚侨胞张应植、张应友先生捐资五十万元帮助乌窖小学修建围墙和校门;华光居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