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晋灵公不君 《左传》
“《左传》”你知道多少?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运用衬托手法表彰、显扬赵盾的忠诚和正直;联系所学的文字、语法知识,正确分析本文中出现的双宾句、省略句、古今字、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教学重点、难点
会正确分析双宾句、承前省略句的各种情况,掌握古今字、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长。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第一课时
解题
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是编者后加的。
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他不是一个好国君。
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动词。
晋灵公不君
灵:谥号。《逸周书·谥法》郑樵《通志》均有记载,谥法是给予谥号的标准,用一些固定的字,赋予特定的涵义,用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德等。
赞扬经纬天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叡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布刚治纪曰平,照临四方曰明,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知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
批评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杀戳无辜曰厉,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慈仁短折曰怀
本文刻画了昏君当政的诸侯国晋国,一批忠心报国的臣子形象,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赵盾。他对国家忠诚;对于国君,他既敢于提意见,又保护、尊敬,他希望国君能改正错误,更好地治国。
本文通篇都在表彰、显扬赵盾的忠诚和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