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pdf

格式:pdf   大小:5,327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pdf

上传人:977562398 2018/3/1 文件大小:5.2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微生物复****br/>绪论
1. 生物六界分类系统: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
2. 微生物的命名:二名法。属名(拉丁文名词)+种名(拉丁文形容词) 斜体表达,第一个字母大写。

第一章病毒
1. 病毒的一般特征:
(1) 病毒形体极其微小;
(2) 没有细胞构造,无酶系统和蛋白质合成系统;
(3) 在宿主细胞协助下,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4) 在宿主细胞内专性寄生,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
(5)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2. 病毒的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还有类脂质和多糖。
3. 病毒的结构:包膜(类脂质和多糖)+核衣壳(衣壳和核酸)
4. 病毒的分类:
根据专性宿主分类,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藻类病毒、真
菌病毒;
根据核酸种类分类,可分为: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5. 病毒的形态:(根据衣壳粒排列的不同)
(1)螺旋对称型烟草花叶病毒(为 RNA 病毒)
(2)20 面体对称型腺病毒(为 DNA 病毒)
(3)复合对称型大肠杆菌 T4 噬菌体
6. 病毒的大小:以 nm 计算,直径通常在 10-300nm 之间,有的可达 400nm。
7. 病毒的繁殖过程:
(1)吸附: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某一特定的化学部分。
(2)侵入:尾髓将头部的 DNA 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宿主细胞外。
(3)复制与聚集: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如核糖体、mRNA、tRNA、ATP 及酶等复制核酸,进而合成
噬菌体的蛋白质。
(4)释放: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其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裂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8. 噬菌体的溶原性:
(1)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2)温和噬菌体:当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
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
(3)溶原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
原噬菌体: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
(4)溶原性是遗传特性,溶原性细菌的子代也是溶原性的。
9. 病毒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
(1)温度:55-65℃范围内不到 1h 被灭活;高温使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衣壳受损伤;低温保存(-75℃)
病毒。
(2)光及其它辐射:紫外辐射、可见光、离子辐射.
(3)干燥:干燥是控制环境中病毒的重要因素;干燥使病毒核酸释放出来而随后裂解;有包膜病毒适
合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存活。
10. 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
1
(1)体内灭活:抗体、干扰素
(2)体外灭活:破坏蛋白质:酚、低离子强度的环境;破坏核酸:甲醛、亚***、氨;破坏病毒脂类
包膜:脂溶剂。
:
一级:物理过程,最多去除 30%。
二级:生物处理,是生物吸附、生物降解、絮凝沉降作用过程,以去除有机物、脱氮和除磷为目的,
同时对污水中病毒的去除率较高,达 90%-99%。
三级:深度处理,进一步减少病毒并降低病毒的活性。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 细菌的个体形态和大小:
4 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
细菌的大小以 um 计。
2. 细菌的细胞结构:
细菌为单细胞结构,所有的细菌均有以下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细胞
核物质);
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黏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层片等。
3. 细胞壁:
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G+): 细胞壁厚且结构简单, 含大量肽聚糖, 独含磷壁酸, 不含脂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G-): 细胞壁薄且结构复杂, 含极少肽聚糖, 独含脂多糖, 不含磷壁酸。
细胞壁的生理功能:
(1)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渗透压);
(2)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
(3)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4)协助鞭毛运动。
4. 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
(1) 细胞质膜
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而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薄膜,是半渗透膜,含蛋白质、脂
质和多糖。
生理功能:维持渗透压梯度和溶质的转移;
合成细胞壁;
膜内陷形成中间体;
在细胞质膜上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鞭毛的着生点和提供其运动所需的能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