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3/2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论文
.. 【关键词】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中年向老年期过渡阶段,是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紊乱所致的,以临床表现较多,主观症状为主,客观体征甚少的一组症侯群。更年期综合征或称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经断前后诸证”..,又称“绝经前后诸证”。古代医籍无此病名,但古籍中有关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中医药的治疗,论述较多,分别见于“年老血崩”“脏躁”“百合病”等病证中。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金匿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曰:“百合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肾为五脏六腑之本,内藏元阴元阳。肾阴阳失调,常涉及到其他脏腑,其中尤以心、肝、脾为主。生理上,心肾水火相济,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则常使心火独亢,出现心火亢盛证候。肝肾乙癸同源,肾阴不足,精亏不能化血,导致肝肾阴虚,肝失柔养,肝阳上亢,出现肝火旺的证候;肾与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后天互相充养,脾赖肾阳以温煦,先天之精靠后天水谷之精以滋养,肾虚阳衰,火不暖土,又导致脾肾阳虚的证候。本病以肾虚为本,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影响到心、肝、脾,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出现诸多证候。但因妇女一生经、孕、产、乳,数伤于血,易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所以临床以肾阴虚居多。
1主要症状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头痛、自汗、阵汗、便溏或便溏与便秘交替出现,可伴有情绪异常,易哭、多疑、胁痛、下肢酸痛、颜面及下肢浮肿等,舌象多无固定征象。脉象以沉细、弦、滑、偶有结代者。本病的发生多与心脾不足,肾精虚衰、肝失条达有关。故治疗以养心血、补脾肾、疏肝气为主。
2中药治疗
据临床表现不同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证用药:
:精神抑郁、善疑多虑、头胀痛而晕、目眩失眠、倦怠疲乏、食少、胸闷不舒、两胁胀满等。肝气郁滞、横克睥土、中焦运化失常、又会出现纳差或食后饱胀。治法:舒肝解郁、健脾理气。
方药:逍遥散、加味、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香附、枳壳、元胡、郁金、陈皮、川芎、薄荷诸药合用,达到疏肝解郁通络止痛的目的。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配薄荷以增强疏肝条达之功,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以健鹏;香附理气开郁,枳壳消胀满;陈皮理气和胃健脾、郁金、川芎、元胡、活血通络。上方在具体应用时可灵活加减变化,头晕胀者加菊花、钩藤、失眠者、加炒酸枣仁、合欢皮;若肝郁化火,症见口苦烦躁、舌质见红、脉弦细稍数者、加扼子。丹皮、素有头晕、耳鸣、面红等肝阳症状者,加钩丁、夏枯草、石决明;若心悸、脉结代者、加玉竹、苦参、若见烧心、冷酸者加黄连、吴茱萸、煅互椤等。 ,心脾亏虚型:心悸、多梦健忘、头晕气短、体倦神疲、面色少华、饮食无味、倦怠无力、舌质淡少苔、脉象细弱、乃气血亏虚之象。治法:治以补养心脾,宁志安神,健脾益气。方药: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茯苓、远志、枣仁、木香、龙眠肉、甘草。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资生血之源、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枣仁、远志养心安神;佐木香理气和胃。加减:多梦易惊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