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国建筑的文化精神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建筑的文化精神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3/2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建筑的文化精神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建筑的文化精神论文
..毕业笼统而言,古代世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毕业,成就也就更为辉煌。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完整保留了体系的基本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以分出几个大的段落,如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宋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次高潮,可以认为是中国建筑的高峰;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盛清以前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看出,每一次高潮的出现,都相应地伴有国家的统一、长期的安定和文化的急剧交流等社会背景。例如秦汉的统一加速了中原文化和楚、越文化的交流,隋唐的统一增强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以及中国内部南北文化的交流,明清的统一又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并开始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与其他艺术例如诗歌常于乱世而更见其盛的情况不同,可以认为,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和文化交流,正是建筑艺术得以发展的内在契机。
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它们除了有前述基本共通的发展历程以外,又有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的不同。
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清更加精致。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清则更加丰富。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于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准宗教建筑坛庙,以及在特别强调血缘宗亲关系、特别重视“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等观念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帝王陵墓等,它们几乎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以规模之隆重,气氛之肃穆而令人瞩目。
中国主要流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还有石幢、石灯等建筑小品。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响,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性格,充满了宁静、平和而内向的氛围,而与西方宗教建筑的外向暴露,气氛动荡不安完全不同。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观向佛寺学****同样具有安详的风韵。大别而言,佛道寺观可分为敕建寺观和山林寺观两类,前者更接近宫殿,严谨壮丽;后者更接近民居,自由灵巧。佛塔在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发展脉络历历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