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试评上海自贸区.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评上海自贸区.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评上海自贸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据报道,此前国务院印发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规定了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不过,需要上海市出台细则具体落实。
多年来,上海市政府都在谋求上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这“四大中心”,从上述报道看,这一设想正在逐步实现。
说实在的,我也认为上海应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只是认为,不设上海自贸区,并不影响上海形成国际金融中心。至于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则认为有些牵强,因为从地理位置看,从上海与国际贸易航海线的距离看,从我国漫长海岸线造就的诸多港口看,上海港并不占优。对于全国来讲,深水港每年的吞吐量存在一个总量,如果上海争当国际航运中心,势必减少其他深水港的吞吐量,因此,从实际出发进行布局来讲,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并不利于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大国有大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布局,不能像城邦小国新加坡那样,将“四大中心”赋予一座城市。我国地域辽阔,人口超多,刻意发展某座城市,让其集“四大中心”于一身,是人为地制造经济失衡,我国的经济改革怎能人为地制造经济失衡呢。
海上运输是国际贸易的主渠道,如果上海不能形成国际航运中心,就未必能形成国际贸易中心,那么,定位于自由贸易区的上海自贸区功能将大打折扣。
按照上述思路推理,,大量引入外商投资实业不现实,何况中国经济面临资本过剩和产能过剩,目前需要的是为国内天量储蓄寻找投资渠道,此时大力吸引外商投资实业,将导致资本和产能进一步双过剩。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我国在引入外商投资实业走得太远,对民营经济必然形成压制和打击,这将使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形成主动让西方人来中国经济殖民的恶果。或许,皇权文化“宁予洋人,不予家奴”阴魂不散,才会乐此不疲地引进、引进、再引进外资。
如果说在自贸区推行金融制度改革,那么引进外商投资,就是引进外商投资中国股市、债市、期市和货币市场(如在自贸区落户外资银行分行),这就与媒体同时报道的人民币利率自由浮动和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联系起来了。
上海自贸区挂牌前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被炒得炙手可热。实际上,在我国股市存在事实上的股权分割制度缺陷情况下,在资本利得税等税制不配套的情况下,推行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存在极大风险。我国的高层领导并不知道,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这样严重的内生性缺陷,“打铁还需自身硬”,带着一身的毛病划一块地方(自贸区)与国际资本抗衡,犹如上了拳击的擂台,被击倒的几率极大。
当今,在互联网将各国联接在一起的情况下,设自贸区吸引国际资本来中国投资金融市场显得过时,因为你住在欧洲,坐在电脑前按键,也可以介入美国股市炒股、炒期货。如果中国的政策允许外商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外商(国际资本)在海外,也可以炒中国的股票、期货,由此可见,设上海自贸区吸引外商入住炒中国的股票和期货意义不大。
无论外商投资中国的实业还是投资中国的股市、期市,都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都存在资本转移和套利的风险(投资实业的厂房设备未变现除外)。如果外资流进1万亿美元换成6万亿人民币炒股,炒期货等,当收获100%的利润时(有一个累计过程),就有将连本带利的12万亿人民币流出国门的冲动(兑换成美元意味着流出国门)。问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