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关于京剧表演艺术的讨论.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京剧表演艺术的讨论.doc

上传人:dugusiyu 2018/3/2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京剧表演艺术的讨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京剧表演艺术的讨论
【摘要】京剧表演艺术是一个常谈常新、奥妙无穷的古老而恒久的艺术命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运用西方现代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即把整个京剧表演艺术作为一个母系统,将其分解为三个子系统——民族文化系统、表演元素系统、表演流派系统,既研究各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关系,又研究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将有可能对这一重要艺术命题以新理、新视角作出新的解析。这无论是对于京剧表演艺术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于京剧表演艺术的舞台实践,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京剧表演系统文化元素流派
一、民族文化系统
京剧艺术虽然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它却源远流长。京剧的母体虽然是“四大徽班”进京的徽剧与“徽汉合流”的汉剧,但是徽剧与汉剧的母体又都是中国传统戏曲。而中国戏曲尽管至今仍有“汉百戏诞生说”与“唐参军戏诞生说”、“元杂剧诞生说”诸种说法,但是这些说法的共同特点是:中国戏曲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影响到中国戏曲的“写意”性。“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的限制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所谓“写意”,指的是追求神似而不单纯追求形似,它源于中国绘画,即以简练笔墨,写出物象的神韵。写意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文化精神,也成为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精神的精髓。也就是说,中国所有的民族传统艺术,包括戏曲、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园林、音乐、舞蹈、诗歌(语言艺术)等等,都是写意艺术。写意与写实,成为中西艺术精神与中西文化的重要标志,并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中国民族传统美学、传统艺术的这种“精神性”特征,均源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写意性”。同所有的中国民族传统艺术和整个戏曲艺术一样,京剧表演艺术也以写意性为文化根基与美学特征。为了体现这种写意性,京剧表演艺术也同所有的民族传统艺术一样,以意境作为依托和载体。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既有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艺术中客观的“境”,它是意与境、情与景有机的统一。从美学层面上考量,意境既具有若有若无的朦胧美,又具有有限无限的超越美、不设不施的自然美。意境作为写意的载体,它的“情景合一”、“心物合一”、“主客合一”,均源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意境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的老庄哲学与魏晋时的玄学,后又受佛教禅宗的影响,正式诞生于唐代。唐代诗人王昌龄所著的《诗格》中,就把诗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境,正式提出“意境”这一称谓。后经宋代严羽的“妙悟说”、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近代王国维的“境界说”,实则都是“意境说”的发展。
二、表演元素系统
京剧表演元素系统,既为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的写意服务,本身又是一个多元的复合系统。各元素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构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综合体。京剧表演元素系统又可分为两大系列。一大系列是表演方式,其中主要由下列三个元素构成:
一是虚拟化。虚拟化是中国京剧表演中写意的主要方式,换言之,写意的方法实质上就是虚拟的手法。虚拟化不仅仅是追求舞蹈化的美,只有以高度集中把动作的目的性清楚地表现出来,它才具有写意的效果。为此,梅兰芳大师指出“:京剧演员在台上所表达的骑马、乘车、坐轿、开门、关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