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节信息的处理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教学目标】
;
;
。
。
【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
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准备】
: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当你的手偶然碰到火,你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一个小虫在眼前突然出现,你们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些反应都和人体的神经调节有关系。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思考老师所提问题,开展对神经调节方式的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6-P71反射的内容,指导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膝跳反射探究活动,播放膝跳反射视频及反射相关课件,总结反射概念。提问:
,小腿有什么反应?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还是生活中逐渐获得的?
?为什么?
?
,有什么特征?
小结: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
阅读课本,两人一组参与膝跳反射的探究活动。
小组探究,思考回答老师问题。
总结反射的概念。
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一定的神经结构接受刺激,对刺激做出反应的活动过程。那么,反射的神经结构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7-P78,师生共同分析图4-8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总结图中反射活动各个神经结构的名称及其作用。提问:
?
?
,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感觉?
了解了反射,开始对反射神经结构的学习。
阅读课本,通过对图4-8剖析,了解反射弧的结构,思考回答老师问题,加深对反射神经结构的理解。
利用课件展示膝跳反射或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指导学生观察图4-9脊髓横切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出示准备好的带有脊髓和脊神经的一段大型哺乳动物脊柱让学生观察,如没有实物可利用模型、挂图、或多媒体软件辅助讲解。
脊髓结构:
先观察脊髓位置,再观察脊髓横切面,“灰质”和“白质”两种概念首次出现。应列表加以比较(表中内容引导学生填写)
位置
组成
功能
灰质
脊髓中央(蝶形)
神经元细胞体内有神经中枢
调节生理活动
白质
外周
神经纤维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让学生观察椎骨的椎间孔,然后讲脊神经如何自椎管内通过椎间孔穿出,并分布到全身各处去的。最后,要强调:脊髓是脑和躯体、内脏的联系通道,是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观看视频课件,了解反射的种类。
在教师引导下,认真观察哺乳动物脊柱。观察脊髓横切面,仔细辨认灰质和白质。阅读书上知识链的内容,填写灰质和白质比较表,描述脊髓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仔细观察脊髓神经从椎间孔穿出并如何分布到全身的情况,明白脊神经分布到全身各处,实现脊髓对这些部位的调节功能。
通过比较,强调脊髓是低级反射的神经中枢,因此脊髓有反射功能。而脊髓通过白质的神经纤维与脑相连将信息上传到脑,说明脊髓有传导功能。
。
学生和老师一起复习,查漏补缺。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板书设计】
第三节信息的处理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一)反射
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二)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