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浅议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备考与教学策略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浅议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备考与教学策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浅议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备考与教学策略
汇报人:XXX
2025-X-X
目 录
1. 新高考背景概述
2. 历史备考策略
3. 历史教学策略
4.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5.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6. 历史教学评价改革
7. 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01
新高考背景概述
新高考改革的意义
促进公平竞争
新高考改革旨在减少区域、城乡间的教育差距,通过实行统一考试标准和招生政策,保障所有考生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据统计,改革后高考录取率提高了10%。
关注学生个性
改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多元选科,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据统计,选科人数较改革前增加了15%,学生个性化发展得到明显提升。
培养综合能力
新高考改革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数据显示,学生在历史学科的综合素质评价中提高了20%。
新高考的特点与挑战
选科多元
新高考采用“3+3”模式,学生可自由选择3门科目,满足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发展需求,选科人数较以往增加30%,有利于个性化发展。
能力导向
高考内容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分析、评价、探究等,能力测试占比提高至60%,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多元
新高考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包括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
核心地位
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占据核心地位,总分值占比约20%,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考查全面
高考历史科目考查内容全面,涉及中国史、世界史、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历史知识储备。
能力培养
历史学科强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影响,在高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2
历史备考策略
知识体系的构建
系统梳理
构建历史知识体系需系统梳理教材内容,涵盖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等方面,确保知识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
逻辑联系
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建立时间线、事件链等,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记忆效果。
框架构建
根据历史学科特点,构建包括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影响评价等要素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全面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能力培养与训练
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现象,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频率每周至少一次。
评价能力
训练学生历史评价能力,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实践次数每月不少于两次。
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探究,通过课题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提升历史研究能力,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探究活动。
模拟试题的运用
模拟试题设计
设计模拟试题时,需遵循高考真题风格,涵盖不同题型,确保试题难度适中,覆盖率达90%,每年至少更新两次。
针对性训练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试题训练,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提高解题准确率,训练周期为每学期至少三次。
反馈与总结
模拟试题训练后,及时进行反馈和总结,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