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计算机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分时系统的出现,,又称为终端一训算机网络,是最早的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形式。
 
    随着计算机功能的不断拓展,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也在迅速的增长,单机系统功能上的缺点也慢慢的现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主机的负担太重;第二;线路的利用率太低。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就出现了通信处理机,又称为前端处理机,简称前端机,主要分工完成全部的通信控制任务。
 
    1969年12月,的前身—投人运行,它标志着我们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是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技术使计算机网络在概念、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早期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主机为中心,各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资源,而分组交换网则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与终端都处于网络的外围,使共享的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扩大。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功能实现服务器与工作站、工作站与工作站间的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资源共享是整个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主要包括程序共享、数据共享、文件共享、设备共享、处理器共享、进程共享等,用户可以在本
地自由地使用网络中的资源。
 
    有了计算机网络,许多大型信息处理问题可以借助于分布在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协同完成,解决单机无法完成的信息处理任务。分布式处理包括分布式输人、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输出三个方面。
 
 
四、应用
 
 
 
 
 
五、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一个网络的线路和节点的几何位置,它隐去了网络的具体物理特性而抽象出结点的关系加以研究。
    网络拓扑结构就是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它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设计、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费用等方面,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环节之一。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网状型。前三种是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类型,也是局域网中常用的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简称总线拓扑,它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的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总线上。
    (1)总线上的通信
    由于所有站点共享一条传输线路,在任何时刻,网络中只有一台计算机可以发送信息,其他需要发送信息的计算机只有等待,直到网络空闲时才能发送信息。这就需要有一种访问控制策略,来决定下一次哪个站点可以发送。在总线网络中,通常采用分布式访问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