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伶官传序.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伶官传序.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3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伶官传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导入:请一名同学概括说一下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首先请大家集体朗读一下这篇文章
2、本文虽为一篇史论小序,但作者的感情充溢期中,他在叙事说理中的情感是有变化的, 下面我们通过找一些能较鲜明地表明作者对庄宗得失天下这件事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来体味一下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岂独伶人也哉?
我们通过诵读一同来品味一下这些句子中具体饱含了作家怎样的情感。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庄宗得天下908-923年15年,失天下3年,那么艰辛的创业、建国,却在短时间内亡国,能不让人感慨么?
《六国论》一上来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开始分层论述,我们这篇文章直接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也能说明观点了,加“呜呼”有什么作用?
呜呼!全文开篇便呜呼!表现出作家对这件事的感慨和遗憾之深。而本文一开始就发表这样的感慨,可见作者内心郁结之情深到极点,不得不发,又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毛诗序》里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散文,庄宗得失天下这件事引起了作家心灵的震动。作者虽然摆脱不了天命观的束缚,但是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难道不是由于人事么!感叹句中又反问,强调了人事对盛衰的重要性。作者先从王朝更迭的原因写起,落笔有力,足警世人一开始这句话我们读出了作家良多惋惜、感慨之情!呜呼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诵读指导:反问句要重读反问词、强调的观点,呜呼一词以无比的惋惜、感慨口气来读,语速放慢,“呜”字后要有稍长时间语音的延长,延长中语调要有低沉到感慨的过程。
②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两处对比该分别以怎样的感情去读?昂扬激越沉痛凄怆找同学来反复读
作者对庄宗得天下时的盛,以昂扬的情调、激越的笔势记录了自己对此事的情感态度。但是仅3年的功夫,庄宗就仓皇出逃,君臣相顾,泣下沾襟,场面是多么的悲惨,结局是多么的可怜,
“何其衰也”,笔试至此迂回,情调低沉凄怆,充分传达出作者对此事深深的遗憾和惋惜。
古人评价:李刚己评:“笔势骞举。”叙其衰,李评:“横空而来,如风水相搏,哄涛巨浪忽起忽落,极天下之壮观,而声情之沉郁,气势之淋漓,与史公极为相近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以昂扬激越的语气来读,读出胜利的喜悦和豪情!方和下面内容注意要有停顿,重读系、函,下面的短句要一气喝成,节奏稍快,还矢先王与下面的而告以成功气脉要联,从而后语调再上一层,从其处放慢,注意再次蓄势,准备最后的昂扬激越!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这一层整个语调要低沉,感情沉重,第一句读出天下已定的平和,从一夫起语速稍快,读出乱、狼狈的感觉,至于又是一个程度,再加一等沉重,语速也要慢下来,为何其衰也垫势。
③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明确: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