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桃花源记》.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桃花源记》.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3/4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桃花源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25课《桃花源记》学案
学****目标
、背诵课文。 
、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或用法。 
,能借助工具书和书中的注释翻译全文。
,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因不满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辞官归隐。
他的诗文,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操。
写作背景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一、初读文章

屋舍俨( )然阡( )陌( )交通豁( )然开朗黄发垂髫( )
诣( )太守及郡下( ) 刘子骥(  ) 
2. 自读课文。
方法链接
(A)读准字音
(B)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注意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如“a问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汉,c无论魏晋。”一句,加横线的词宜重读,语调稍慢;a句读得略平缓,b、c句读得宜有起伏;a句后停顿略久些,b、c句连接要紧凑。
二、疏通文意
(一)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1-2段。

(1)缘溪行(2)落英缤纷(3)甚异之(4)欲穷其林(5)仿佛(6)才通人
(7)俨然(8)属(9)阡陌交通(10)悉如外人(11)黄发垂髫(12)怡然
、结合注释,翻译下列重点语句。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方法链接
直译和意译是古文今译的两种不同的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保持原文的本来面貌。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疏通文义的方法
、换字法
(二) 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3-5段。

(1)乃大惊(2)具答之: (3)便要还家(4)此人(5)咸来问讯(6)妻子
(7)邑人(9)无论(10)皆叹惋
(11)延至其家(12)辞去(13)语云(14)便扶向路(15)处处志之(16)及郡下
(17)诣太守(18)寻向所志(19)欣然规往(20)未果(21)寻病终(22)无问津者
、结合注释,翻译下列重点语句。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