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武平县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特色鲜明的学校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我县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特制订武平县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围绕“红土书香”品牌建设和“两个尊重”、“两个规范”、“两个幸福”的要求,树立“标准建校、规范办校、特色强校”理念,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大力推进小学特色化建设,彰显学校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形成“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和“校校有品牌,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努力打造闽粤赣边学校教育品牌。
二、创建目标
、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3年内培育、凝炼特色品牌,5年内形成教育理念先进、管理模式科学、教师素质优良、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
2. 按照“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创建一批省市级“特色示范小学”,成为闽粤赣边学校教育品牌。
,促进学校不断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凝炼学校特色品牌。
三、工作原则
。实事求是,立足校本,符合学校和当地实际,遵循教育和客观规律,认真审视自身历史资源和文化底蕴,寻找创建的着力点。不断发展完善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进程逐步分类分层推进,进一步促进学校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在传统或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凝练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根据当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受教育者对教育的特殊需要,以及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地域、环境和条件的差异,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独特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以及个性化的教育观点和各类活动形式,即做到“人无我有”。在选择特色内容方面,在学校或在某个区域内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而且能体现特色的价值。
。面向全体,广泛发动师生积极参与,在全面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创建一项或若干项代表性的特色项目。具有稳定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以及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领导班子。在长期不断的充实和发展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学校文化特色和传统,并最终能稳定前进和发展。
四、工作要求
、着力践行。办学理念凝聚了学校的个性风格、文化品味和人才培养等特色,选择和确立适合本校特点的办学理念,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学校就有了自我超越、追求特色的可能,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感召力也会得以增强。特色学校建设要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突出优质、个性、内涵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教育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