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一个公务员的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10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个公务员的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cjc2202537 2018/3/4 文件大小:1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个公务员的心得体会.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个公务员的工作体会
目录
第一节创造优良的外部舆论环境 1
第二节: 领导有明显错误时 2
第三节成为工作中的干将,并培养锻炼出他人无法替代的才能 3
第四节: 在文字材料上的发展 4
第五节: 精益求精,把工作做“绝” 5
第六节: 从逆境中的奋起 6
第七节: 为自己设计可行的发展路线,并以恒心努力之 7
第八节: 不要把蚂蚁定为赛跑的对手 8
第九节: 全力准备,抓住机会(准备什么?怎么抓住?) 10
第十节: 机关风气的类型(上) 12
第十一节: 在失落和茫然中走上岗位…… 13

第一节创造优良的外部舆论环境
——关键时刻有人捧场、有人提携
【案例】
1、2002年底,市委组织部拟推荐我到市文联或作协工作。事后听说了发生在这期间的一件事,市文联某主席在办公室接到组织部副部长的推荐电话时,这位主席对我的情况一无所知,就随口问了问坐在他旁边的一位副主席A,是否知道在XX县有个叫XX的小姑娘。A当即回答:“知道啊,挺能干的;也挺有思想,写文章也不错,我常在报纸上读到她文章。……”主席心里高兴,对我有了个比较不错的印象。事后,文联经会议一再研究,基本同意调我(但我并没到那个单位去工作,而是去了别的单位)。
2、县委常委会上,7名常委就XX镇党委书记人选展开激烈的讨论,B、D两名同志都是其它乡镇的镇长,同时被推荐为候选人,分别得到3人支持,关键时候,县委书记和常委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迟迟不表态的县长那里。最后,县长谈了他的意见:“综合各位同志的意见,B同志年轻有为,敢闯敢干,挺有创新精神,也很想进步,但有时……迈的步子太快了,太快就不稳,容易摔跟头;D同志年龄虽然大了点儿,但做事稳重,去治理一个乱乡,倒是比较稳妥地。”
3、这是我亲眼见到的一件事。在县委机关食堂用餐时,某部部长一边吃饭,一边问另一个单位的年轻干部小刘:“你认识城关镇的材料员XX吧?”小刘没细捉摸就答:“知道,他是我哥们儿,俺们住邻居,没事儿经常一起打麻将,这人头脑挺机灵,就是爱吹牛、不实在,这两年一直想法活动往县直调呢……”忽见部长脸色阴沉,小刘感觉失言,赶紧闭了嘴。事后,XX调县委某部不成,我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的原因。
【分析】
在案例一中,副主席A能够说出这些话,当然是因为我与他早就有交情。这交情是什么呢?这位副主席的爱人是省报社的专栏编辑,我时常在她的版块上投稿,时间长了就熟识了,有时就到她家拜访求教,一来二去和她先生——也就是A副主席认识了,并因处事得体、勤奋好学深得他的赏识。
在案例二中,县长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来,是因为在前不久到基层调研时,县长未提前打招呼分别到那两个乡镇,恰好都遇上B、D给各自手下人开会,B恃才放旷、张牙舞爪,而D缓和有理、处事沉稳,给县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案例三中,隐私被好朋友出卖(暂不论他是否有意)。古往今来有无数毁于熟人之手的案例。比如:
【解决方案】
1、时刻注意自己言行,即使是当时自己不熟悉或不相关的人面前。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你意想不到的人的一句话,就可以左右你的未来。
2、通过种种途径多交朋友,构建自己健全、稳定的社会关系网。
3、在知己的朋友面前,也不要暴露自己的缺点太多,以免日后影响自身发展。
【评点】
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有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即便没有机会遇到他人提携,至少会减少自己前进途中人为的障碍。
第二节: 领导有明显错误时
【案例】
2002年夏,我们团委全权负责本县一所“希望小学”的五周年校庆活动。那所小学是北京出租行业捐款援建的,这一年,北京各大出租车公司纷纷前来捐款捐物,许多艺术院校来人演出,北京交通电台现场直播校庆场面、北京市公安局交通治安管理处来维持秩序。这在全县都是件大事,团中央、团省市委都有专人前来,县委主管领导也都提前赶到现场。这项声势浩大的活动,还引来不少来自北京和河北省的各级记者。这天,本省市的四家晚报也来了五六名记者。由于他们事先没有预约,所以没有安排他们的采访,也没有安排他们的午餐。我立即向团委书记汇报此事,但团委书记一向不重视宣传工作,立即皱起眉头、敞开嗓门嚷道:“不管!谁请他们来的,谁管饭!你管这闲事干吗?”弄得我一脸难堪,那几名记者更是极为尴尬。随即,我发现那几名不约而至的记者,神情诡异地和前来参观演出的部分村民窃窃私语。我设法摸清了他们在做什么,原来那几名恼羞成怒的记者想把正面报道变成反面报道,把“希望小学”、“捐款”、“校庆”和村民当前最敏感的村务问题联系在一起,其中一名记者我认识,他把现场采写的初稿给我看,题目赫然是《“希望小学”校庆掩不住基层工作的黑洞》。
问题:一旦他们的负面报道出现在省市报纸上,就算校庆当时再成功,最终还会成为让县领导难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