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浅析.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浅析.doc

上传人:86979448 2018/3/4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浅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工程论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浅析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中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梁、板、柱、基础),水工建筑中的厂j暾基础、梁、板、柱)、大坝、隧洞衬砌、渡槽、桥梁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施;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织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陕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旌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cm一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cm一9cm,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locm~14cm,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小时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cm~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人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