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核辐射及其危害(完) 】是由【sanyuedoc】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核辐射及其危害(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核辐射及其危害
目录
CONTENTS
01
目 录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5
核辐射防护措施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3
核辐射的危害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核辐射基本原理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4
历史重大核泄漏事故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一)概念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
核辐射原理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其过程即放射性元素不断地发生衰变反应,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并放出辐射。
正常情况下,只要人体受到的辐射量不超过一定的标准,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核辐射标志
(二)放射性元素
由核电荷数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组成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同一放射系的放射性同位素,在放射出射线时,原子核从不稳定向稳定转化,这叫衰变。
自然界中有铀放射系、锕放射系和钍放射系三大天然放射性元素系。
分类:
放射性元素
人工放射性元素
天然放射性元素
STEP5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三)三种射线
(四)常用辐射单位
现在核辐射应用最多的物理量是剂量当量,单位:希沃特(Sv)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辐射引起的有害效应,在辐射防护中引进了一些系数,当吸收剂量乘上这些修正系数后,就可以用同一尺度来比较不同类型辐射照射所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产生机率,这种修正后的吸收剂量就称为剂量当量。剂量当量的SI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1),称为希沃特(Sievert),符号为Sv。
物理量
老单位
新单位
换算关系
活度
居里(Ci)
贝克[勒尔](Bq)
1Ci=× 1010 Bq
照射量
伦琴(R)
库仑/千克(C/kg)
1R=×10-4 C/kg
吸收剂量
拉德(rad)
戈[瑞](Gy)
1Gy=100 rad
剂量当量
雷姆(rem)
希[沃特](Sv)
1Sv=100 rem
(一)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辐射危害: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短时大剂量辐射的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