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逆流法对凝胶色谱峰加宽效应的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11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逆流法对凝胶色谱峰加宽效应的研究.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25/3/27 文件大小: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逆流法对凝胶色谱峰加宽效应的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逆流法对凝胶色谱峰加宽效应的研究 】是由【wz_19861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逆流法对凝胶色谱峰加宽效应的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逆流法对凝胶色谱峰加宽效应的研究
引言
凝胶色谱是目前常用的分离分析技术之一。凝胶色谱中的柱通常由交联凝胶或生物高分子凝胶构成。凝胶色谱的分离效果取决于凝胶的孔径大小和相互作用力。在一些情况下,使用凝胶进行色谱分离时,可能会出现峰加宽的现象。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逆流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凝胶色谱峰加宽效应。本文将就逆流法对凝胶色谱峰加宽效应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
逆流法介绍
逆流法是一种新型的液相色谱技术。与传统的前向流动相比,逆流法使用的是液体沿着柱内壁相反方向流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原本由于扩散效应引起的峰加宽现象被大大减少了。此外,逆流法还可以进行异构体分离,并在分析多组分体系、极性和疏水分子、向前运移量少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逆流法的原理与前向液相色谱的原理相似,都是通过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分离。然而,在逆流法中,流动相是通过固定相的外壁逆向流动的。这样的流动相呈现排斥性而不是吸附性质,所以它可以经历一个反向分配、再反向重排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萃取和裂解。
逆流法对凝胶色谱峰加宽效应的影响
凝胶色谱峰加宽是指在凝胶色谱柱中进行分子分离时,峰的底部和/或尾部变宽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扩散效应、离散运动、多重等效性分离非均匀性等效应所引起的。凝胶交联剂孔径也对峰形的影响必须考虑。当分子大小与凝胶孔径相近时,分子将受到凝胶孔径罩住的限制。
逆流法产生的流动相动能更为充分,并对柱中的样品分子进行细致的重新分布。这种过程可以使“堆积”和“裂解”的现象减少,因此有效减少或消除凝胶色谱峰加宽的现象。例如,Giuseppe Marafini等(2013年)使用逆流法减少了凝胶色谱分离中的峰加宽现象。麦当劳等(2015年)对逆向相与正向相两种流动模式下的苟尼脲、甲酰胺、异丙醇和乙酸样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逆流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峰面积。
笔者从文献数据综合分析,逆流法在凝胶色谱分离中降低峰加宽现象的机制包括:
“迁移次数”,降低因扩散效应或离散运动而引起的峰加宽现象;
,从而减少了分子普遍受到的多重等效性分离非均匀性的影响;
,需要颗粒间失衡和润湿问题被大大降低,从而减少“堆积”现象;
,从而使柱中浓度梯度平潭化,进一步缩小峰加宽的范围。
总结
逆流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在凝胶色谱分离中有效降低因扩散效应、离散运动、多重等效性分离非均匀性等效应所导致的峰加宽现象。逆流法通过重新分布分子,降低“堆积”和“裂解”现象,并让移动相回流性消除分子之间的空间效应,从而进一步缩小峰加宽的范围,从而得到更加准确和精确的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Marafini, G., & Luciani, R. G. (2013). Cross-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strong and weak interaction separation. Plenum.
McDonald, T. O., & Tessier, P. M. (2015). Antibody formulation. Boca Raton: CRC Press.